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阳明南赣乡治实是一场顽民归化运动,其综合运用儒家征伐、政刑、礼乐三大治道,卓见成效。然检讨此次运动,则阳明全无政权、政道之自觉,惟有治权、治道之安排。在其主要着力的治道层面,于征伐一途,则在战区伪诈杀降、屠戮过多,在后方行十家牌法、保长法又混战时法与和平法,使之久成恶法;于政刑一途,则强推官办之"南赣乡约",空前挤压乡村自治空间;于礼乐一途,兴社学实为明伦之正道,然依赖个人官威,不能解决人亡政息之虞。其在政权上则自甘为皇权的执行者。在政道上只知官府一途。在治权上又仅止于精英政治,全无民众的自治。  相似文献   
2.
3.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成书五十余年来,以其平实晓畅而广布天下,但是其中义理犹有未妥处,故集其疑误十七则,予以商榷。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孔子论政有本然之理、实然之势和应然之道之分。本然之理指由人的道德属性、生理属性推出政权辐凑形成的三种模式:独阴无阳(纯任政刑)、阴阳相间(礼乐政刑相间)、独阳无阴(纯任礼乐)。此理之落实则有实然之势,一是正常政体西周,其政道是天下为家,治道则是政教并流;二是变态政体春秋,其政道为僭越篡夺,治道为礼崩刑重。孔子为匡治之,提出悬设的应然之道,其为理想政体,托名为唐虞之治,政道是天下为公,治道是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5.
阳明南赣乡治实是一场顽民归化运动,其综合运用儒家征伐、政刑、礼乐三大治道,卓见成效.然检讨此次运动,则阳明全无政权、政道乏自觉,惟有治权、治道之安排.在其主要着力的治道层面,于征伐一途,则在战区伪诈杀降、屠戮过多,在后方行十家牌法、保长法又混战时法与和平法,使之久成恶法;于政刑一途,则强推官办之“南赣乡约”,空前挤压乡村自治空间;于礼乐一途,兴社学实为明伦之正道,然依赖个人官威,不能解决人亡政息之虞.其在政权上则自甘为皇权的执行者.在政道上只知官府一途.在治权上又仅止于精英政治,全无民众的自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