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中国汉字的拉丁化运动,一方面受俄风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中国大众化的需求.以东干文为参照,分析这场运动的利弊与得失.就其批判言文分离、主张建立言文一致的现代普通话,重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汇及新词的创造,克服汉字的繁难而言,有其合理性.但主张废除汉字,不标声调,是其致命弊端.  相似文献   
2.
《水浒》不是什么“革命教科书”,而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它的作者站在反动的地主阶级立场上,沒有、也不可能在书里真正塑造出一个农民起义英雄的形象来。《水浒》中的李逵,坚持农民起义的正确路线,同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却被作者做为“邪”的典型来描写,处处进行歪曲,以此反衬宋江的“忠”和“义”。至于他最后的死,在作者看来,也不是什么悲剧,而是“去邪归正”,成了“正果”。因此,晁盖被  相似文献   
3.
中亚文化语境中的东干口歌口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干口歌口溜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考察了中亚文化语境中东干口歌口溜的特殊作用及其意义,探讨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及民族特点,同时,对东干口歌口溜与中国西北谚谣的传承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