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是阅读主体和阐释主体通过文本进行的对话。文本是阐释主体对文学事件的阐释。一个文本就是一个阅读陷阱。完全忠实于原文的阅读并不存在。写作即阅读,阅读即误读。在文本阅读中,阅读主体解构文本中阐释主体和文学事件和人物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关系,批评性阅读文本,警惕作者和读者的同谋。坚持阅读的主体性和阅读的历史语境性,重建文本的历史性阅读和文本的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身份混淆”被认为是李尔悲剧根源。这种观点忽视身份多样性;忽视李尔“国王身份”和“父亲身份”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兼容的;忽视隐藏在身份后面的是主体自我。在悲剧中,高纳里尔和里根没有拒绝赡养作为普通老人父亲的责任。她们不是反对作为父亲的李尔,而是反对作为退休国王的李尔。也就是说,矛盾双方的“自我”相互矛盾。“自我”是个体依据生活方式以及在生活方式之中相互转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内在需要建构的社会建构物。  相似文献   
3.
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差别引起人们从西部流向东部,从农村流向城市.在东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实中,西部人在东部打拼,残酷的生存竞争造就了失去友情和道德约束的人们勤劳,勇敢,冒险,精明和善于利用自身优势的品质.个人事业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历史机遇和个人素质,而且取决于东部人的利益和价值.西部人在东部经历的巨大的生活变化引起了痛苦的心路历程,西部人在东部的梦想,追求,奋斗经历和心路历程注定是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篇生存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竞争力之所在。关于如何建构语篇能力,学术界没有达成共识。目前,中国外语教学正处于困境之中。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交际教学法因其造成的回题而被人们质疑。任务式教学法因其不明确的定义在教学实践中收效甚微。唯有学生观、教师观、课堂教学观和教材观的改变,才能建构学生的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对生命生物生存和社会生存状态的描述。人类的生存状况不仅受到社会现实,经济现实和政治现实的限制,而且受到文化现实,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的制约。杰生、安斯现象和西门庆现象是人性在特定现实中寻求解放的两种道路。基本欲望摧毁旧的道德。扭曲的人性破坏性地实现是特定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的产物,也受到旧的人性观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扭曲的人性状况不仅启示人们重建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而且探索新的人性观和新的人性完美之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贝奥武夫,学术界不仅质疑他的降妖动机,批判他的异化人生,而且斥责他身为国王徒手迎敌的愚蠢行为。这些观点忽视主体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忽视主体性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显然,贝奥武夫的异化人生是主体在主体性驱使下从既定社会异化,经历植根于特定生活方式之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工具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喧哗与骚动>主人公康普生·杰生四世,国内外评论家没有一致看法.多数人认为他是"最丑恶的人物"和"邪恶势力的代表".后现代主义认为主体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永远不变的,也不是普遍的本质属性,而是习得的、建构的和流动的,并且受到在生活方式之中相互消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嘉莉,一个美丽的农村女孩,虽然天生.的演员素质,但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为了生活,在城市里茫然挣扎。首先,她成为别人的情妇。后来,凭着自身的丽质和机会在城市得以成为一名著名的舞蹈演员。伴随着在城市经历的从寄人篱下。情妇到名演员的所经历的生活变化的是精神上的彷徨,思考和失落。嘉莉现象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有其特定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是主体在具体语境中实现交际意图的语言媒质。语境是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反应,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影响主体的“真实自我”。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文化现实、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交际意图和语言媒质影响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行为是主体以语言为媒质的意义的生存、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言语行为的意义不仅受到文本意义和语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主体认同和交际意图的影响。言语行为的意义是多重性和结构性的。动态的结构性受到主体认同和交际意图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和不同人物接触,经历各种游戏的霍尔顿.考尔菲德被解读为"问题少年"和"神经症人格"。这种观点忽视隐藏在表层言语行为之下的深层价值体系。他的失望、苦闷和坚守,与其说是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不如说是成长中的少年对现代社会主体性建构的批判。虽然,面对物质文化生产再生产中的内在需要对主体性建构的影响,生命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然而,放弃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工具、听从内心召唤和坚守自我也是一种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