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空白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审美因素,古往今来曾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注意。而报纸版面的空白,国内外有关论著中虽也偶有提及,但多属一笔带过,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研讨。笔者认为:关于版面空白的研究,对于创建我国的新闻版式学与版面美学来说,是  相似文献   
3.
论妒嫉     
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的大变动,因而也引起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大变动。在社会意识的矛盾系统中,围绕着改革尖锐地存在着改革与阻滞改革两种倾向的对立和斗争。妒嫉就是当前社会意识领域危害改革的突出的社会心理。实践证明,妒嫉是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是庄严的学术殿堂,其装帧设计力避繁琐,向以简约、严整、浑朴、稳定而连贯见称。但近年,强劲之风,不断向这座殿堂吹来,学报的装帧设计渐次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对于这种现象,有的拍手叫好,认为换掉了老面孔,大可赏心悦目;有的嗤之以鼻,觉得太不象话,学报“威严”,荡然无存,更有甚者,斥之为学报封面艺术的堕落。见仁见智,各有一番道理,但大都是会上议议,会后谈谈,绝少形诸文字,披诸报端。究尽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笔者不揣谫  相似文献   
5.
王符嫉妒论的产生张成扬公元一世纪的我国东汉时期,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大学者,一位是生于公元27年的哲学家王充,另一位是约生于公元85年的思想家王符。他们先后在其传世之作《论衡》和《潜夫论》中各立篇章,分别闻述了嫉妒问题。使我国较为系统的嫉妒论先于...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汉学者王符最早指出嫉妒具有攻击性。这一结论被冷落了几近19个世纪,直至进入别世纪以来,现代心理学家们才先后认识到嫉妒的攻击性,却又流于进一步阐发。嫉妒攻击是指嫉妒主体有意伤害嫉妒容体的身体与精神的行为。嫉妒主体的挫折心理与补偿心理是攻击的内驱力。嫉妒攻击具有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即炉羡阶段的象征性攻击、妒恨阶段的轻度攻击和妒害阶段的强烈攻击。妒害阶段的攻击具有策略性、残忍性、形态复杂性和某种非理性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身处封建王朝日趋没落之衰世,晚清思想解放之先锋龚自珍从嫉妒问题入手,对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加以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政治批判,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并藉以治妒方略来阐述提倡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的进步要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版面的历程报纸是内容与版面形式的统一体,报纸诞生之日,也正是版面产生之时。但是,人们并不是从办报之初就重视报纸版面设计工作的。据目前所知的史料,我国报纸最早开始出现当不晚于唐代。在英国伦敦发现的我国古代敦煌邸报的发行时间,始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距今已一千一百年。这是已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报纸,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报纸产生后,其版面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至19世纪末叶,中国的报纸仍然并不讲究版面的设计:无标题、无装饰、不分栏,整齐划一,简简单单,一统到底,与当时的书版毫无二致。近代报纸的版面虽略有改观,但当初仍未跳  相似文献   
9.
人的距离知觉与距离感觉在非语言符号传递过程中,会影响其情绪的变化并由此产生某种行为反应。我们所说的嫉妒的距离性,既有一维时间距离,也有三维空间距离,还有四维心理距离。招致嫉妒情绪的距离,有时是其一,有时是其二,有时则三者兼而有之。心理距离最终是产生嫉妒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嫉妒距离性的实质,即嫉妒主体与嫉妒实体之间的关系能否沟通,以及这种沟通受时空、心理距离影响的程度问题。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应掌握好嫉妒的距离艺术,这包括两个方面:不嫉妒的距离和避免嫉妒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评述了元明学人在嫉妒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认为张养浩提倡的“无所媢嫉”是出于自然而又发自内心的,是继商鞅、王安石之后的第三人。吴亮与许名奎的关于嫉妒之忍的认识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嫉妒是人情之所欲,不能不忍;嫉妒之害是残忍的,不可不忍;以史为鉴,常持忍字免妒害。吕坤则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嫉妒产生的原因,主张处理好人与人之间毁、誉、善、恶的关系,可以防止嫉妒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