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设计师冯铁荣爷爷要来新闻学校啦!小记者们奔走相告,都想听听科学家为中国航天事业拼搏的故事,都想一睹科学家的风采,都想与科学家面对面进行一次交流。冯铁荣爷爷来了,他身穿红色短袖T恤,微笑着来到了小记者的中间。他说,看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记者。我感到自己年轻了许多。他说岁月不饶人,如果让我再年轻10-20岁,工作也许会干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我们班比作水果的话,那一定是桔子了,又酸又甜,有时候被老师们大加称赞,有时候则气得老师吹胡子瞪眼睛。恨不得把我们一口吃了。当然,原因就是我们太活泼了,吵吵闹闹的,安静不下来。我们不像“苦瓜班”一样死气沉沉,不像“柿子班”一样红红火火,更不像“苹果梨班”那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们就是“桔子班”,有着快乐的橙色,  相似文献   
3.
非洲安全问题不仅抑制了非洲大陆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非洲部分国家和热点地区安全化和军事化激增现象,令非洲安全治理水平面临严峻挑战。中非“安全共筑”是构建中非命运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保障,而且能为解决非洲冲突的根源性问题和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支持非洲国家加强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的能力。在全球安全倡议的引领下,中国将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平台发挥建设性作用,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团结抗疫、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非洲国家的和平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非洲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两大古老文明之间的互鉴以渊源流长的历史和璀璨夺目的合作成果,充分诠释了习近平文明观的理论特质和实践价值。作为以深化中非人文交流为己任的国家级智库,中国非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明观为引领,积极创新对非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探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讲好中非合作故事,推动中非传统友谊行稳致远,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蓝色的梦     
坚守理想,把握希望,只要梦还在,未来就不会太遥远。从遥远的大山里,从淅沥的春雨中,从澎湃的大海上,升起来了……梦!蓝色的梦!我清楚地看见,那是一朵蓝色的玫瑰,飞扬在喧嚣的红尘中,那是这世间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蓝色的梦啊,走过了每一个需要慰藉的心灵。卖火柴的小女孩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在蓝色的梦里微笑。她看见了那铜脚铜把手的大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外祖母……蓝色的梦,落在了所有孤独少女的长发上,又潜入她们的心灵深处。蓝色的梦啊,在雪地里吟唱,在麦田里萌发,与清风做伴,同落叶共舞……带着诗情画意,飘过这世…  相似文献   
6.
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一个显著叙事特征是使用隐喻手法,“牧羊人”“橡树”“泉水”“蜜蜂”是本文具有隐喻意义的四个典型意象。从隐喻视角解读小说的这四个隐喻意象能够实现深度阅读,了解隐喻意象在西方文化视域中的本源义,理解隐喻意象的语境义,把握隐喻手法的叙事功能,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