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 18世纪的俄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中,数量最多、发展最不平衡的工场手工业当属领有制工场手工业。要确定这种工业生产形式的经济性质在理论总结上仍然感到困难(波梁斯基:《18世纪俄国工场手工业的经济制度》,莫斯科,第161页)。处于畸形发展状态中的领有制工场手工业,乃是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政府派遣国家农民服偿劳役)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的工业形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互相结合。它的生产力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生产关系的性质则属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两种生产方式,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确是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18世纪初叶至19世纪中叶,前后100余年(1721至1840年),沙皇政府特许贵族和商人私人占有土地,开办矿山工业和加工企业的工场手工业,并拨给资金、原料和作为劳动力的国家农民,这种工场手工业,被称之为“领有制工场手工业”。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纯洁性和完整性所作的始终不懈的努力是十分感人的。1890年,恩格斯在给柏林大学学生约·布洛赫的回信,鲜明而又精确地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其中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对我们的印象一向是深刻的。他写道。“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历史,但首先是在非常确定了的前提下创造的。在这里面,经济的条件是最后决定的东西。但政治条件之类,乃至于在人类头脑中作祟的传统,也起着某种作用。”①被恩格斯称之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②的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俄国工场手王业产生于十七世纪农奴制居于统治地位的条件之下。从十七世纪后半纪至十九世纪前半纪,经历了绵延长久、反复曲折的变化,并形成为具有明显特点的阶段性。它的历史全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形成、发展、繁荣和转化四个阶段。甲、形成阶段(十七世纪后半纪) 工场手工业是小手工业和带有资本原始形式的小商品生产同大机器工业(工厂)之间的中间环节。由于清除封建分裂割据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迅速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