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认为,实践活动的双重属性——客观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即是产生认识双重属性的源泉。从实践活动出发探索和把握认识的本质,必然使认识双重属性的观点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认识的本质,我国哲学界传统的概括是:认识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目前,不少学者提出新见解,诸如选择说、重构说、信息中介说等等,都试图取代传统的反映说。笔者认为,各种见解都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个人的看法: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笔者愿以此求教于学术界同仁。一探讨认识的本质,首先应对认识和本质两个概念的内涵作出明确的规定和界说。什么是认识?认识是人基于实践探索和把握客观事物并作出行动决策的活动及其结果,它既包括动态的、不定型的、绝对变化中的认识活动,又包括静态的、定型的、相对稳定中的认识结果。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史以来,人类探索自然界和社  相似文献   
3.
国内一些欧洲哲学史教科书,对于赫拉克利特的神学思想,不是采取回避态度,就是聊聊数笔,一掠而过。这就产生了问题:赫拉克利特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若是有神论者,是泛神论者还是一神论者?他的神学思想同其它哲学思想是什么关系?搞清这些问题不能忽视其存留于世的残篇中将近四分之一的神学片断。1 赫拉克利特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罗素所著《西方哲学史》谈到:“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见该书第6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相似文献   
4.
连日来,我们满怀豪情地欢庆十六大胜利召开,欣喜不已地展望着祖国美好未来。每个人都壮志满怀,每个人都干劲倍增。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确立,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创新图强,再铸辉煌,关键在行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吧!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是以聪明才智闻名世界的。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指南针、地震仪、造纸法、印刷术……,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近代以来,仿佛出现了历史的倒退,我国的文化科学落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后面。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我国人民变得愚笨迟钝了吗?绝然不是。我国近代文化科学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解放前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阻碍了劳动人民智力的开发。当然,其中也有教育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