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德育在学校的工作中常被摆在"首 先"、"第一"、"重中之重"的显赫位置, 但德育的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与其目标仍有 不小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其全部 的探讨非本文力所能及,只能就某一方面的问 题提供粗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笔者以 为,在当前的德育中,道德的形上价值的缺失 构成了德育的一个实质性的缺环。  相似文献   
2.
革命年代的阶级道德教育为建设时期的公民道德教育铺平了道路。从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建设性、着眼点的现实性,诉诸个体自主自觉的教育方式,以及强调法律的至上性可以看出,由阶级道德教育转向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切入点,应该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南非教师教育和发展国家政策框架>明确提出教师职前教育、继续专业发展教育的要求,并为这两个阶段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其内容在教师培养模式、质量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经济资助等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80年代,巴西就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政策或法案,但是系统的教育评估体系并没有出台,众所周知,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就不可能评价一项政策或法案的执行情况。直到90年代中期,一系列的教育评估体系才开始建立和完善,这也是巴西政府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的等级社会到日趋平等的多元化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道德区分为底线道德和行善道德既是不得已,又是十分必要,它体现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当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当前的道德教育实践当中,忽视底线道德和行善道德的区分是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是明确二者的区分和先后次序,并诉诸于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儿童哲学"(PhilosophyforChildren)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新泽西蒙特克利尔州立大学教授马修·李普曼博士(MathewLipman)所创建,1969年《HarryStottlemeire'sDiscovery》(中文版题名《聪聪的发现》)的发表宣告了儿童哲学的诞生。随后,李普曼白手起家地成立了儿童哲学研究所,希望通过大规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向儿童普及哲学,这一大胆设想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19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李普曼儿童哲学系列教材的出版以及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小学的成功开设,一场儿童哲学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1980年代以后,儿童哲学在国际上的影响迅速扩大,迄今为止,儿童哲学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普及,李普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革命年代的阶级道德教育为建设时期的公民道德教育铺平了道路。从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建设性、着眼点的现实性,诉诸个体自主自觉的教育方式,以及强调法律的至上性可以看出,由阶级道德教育转向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切入点,应该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顾雪飞老师<感受着·感动着·行动着>一文(载于<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年第5期),为这节课的设计之精巧,匠心之独运而叹服.但对本课的题目<有多少人为了我>感觉有话要说,遂找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自觉爱护公用设施.  相似文献   
9.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界讨论的热点和共识,然而许多涉及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晦暗不明。德育研究必须就这些根本问题进行追问,以为德育找到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据,并从其中寻求到回归的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伦理挑战了传统的“贵义贱利”的教师义利观,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义利观对师德建设意义重大,谋利必须合于义(义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义利观的底线,完成由利到义(仁义或至善)的价值升华则是其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