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九九三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中,又把思想素质放在先于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的首要位置.显然,单纯传授化学知识的教学已不能适应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需要.那么,究竟如何做到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目前许多教师都在潜心研究和努力探索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就如何重视非智力因素,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谈几点思考和体会.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复杂的心理过程,而掌握知识的心理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认知因素(也叫智力因素或智能因素),即认识过程本身的心理成分,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二是非认知因素(也叫非智力因素或智力辅助因素),即关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对认识过程起推动作用的心理成分,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这些因素组成的体系我们称为动力系统.(这个系统是以学习态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对知识的掌握起着发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直接影响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的广度、深度、灵活度和持久性.二者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情感活动导致认识活动的活跃;认知过程的提高,又使情感过程得到相应强化.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会在认识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