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节日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题材。七夕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历代吟咏七夕的诗作很多。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又与中国早期的天文学知识和天体观念密切相关。伴随着乞巧、曝衣等风俗,汉代时七夕节大致形成。六朝时始出现大量吟咏七夕的诗歌,至唐宋发展到辉煌时期,诗作众多,主题多元化。至现代社会,七夕作为节日虽已不再流行,但七夕诗歌仍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职高学生普遍感到《旅游心理学》课程中的原理枯燥难懂、不易理解,畏难情绪、放弃情绪不时表现出来。要突破现状,笔者以为首要的是优化课堂教学,依据情境教学法的原理,使课堂有疑、有奇、有趣、有实用价值,让职高学生陶醉在富有"情境"渲染的"多味课堂"中,从而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3.
曹瑞娟 《考试周刊》2013,(42):72-72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固,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技能差,而高职英语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方式相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些问题,作者以自身的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优化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为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曹瑞娟 《现代语文》2005,(10):27-28,31
苏轼(1037~1101)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如果没有苏轼,宋代文学将会平淡得多."对于苏轼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苏学".中国文学史的长可群星璀璨,而苏轼之不同于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文学大家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也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表现出了超逸的人格风范,并将其种种人生感受和哲思无不尽意地付诸文学创作.他能够把自己从时代氛围、自身经历中所获得的人生感悟融注于具体形象和日常生活之中,浑然无迹,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理趣".  相似文献   
5.
曹瑞娟 《考试周刊》2014,(98):163-163
本文旨在探析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针对如今的"95后"大学生,作为人生导师的辅导员应该如何开展学生工作,真正做到辅之以情、导之以理、"员"之以梦,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好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相似文献   
6.
曹瑞娟 《现代语文》2005,(1):65-66,64
有学者言:“《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凄 不确切地知道丈夫去往何方,究竟有多远,可是在怆的诗。”(《朱自清·马茂元说古诗十九首》)可以 她心里,夫妻分处两地而不得相见,就像是隔了千说,“美丽”是就其语言艺术而言,“凄怆”则是指 山万水一样的令人伤痛无比。于是生相思之苦,衣诗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二者达到了和谐的统 带日缓,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也一天天消瘦下去。一。历来人们对这组诗评价颇高,例如钟嵘《诗品》 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正凸显了时间观念—把它列为上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它为 —在日复一…  相似文献   
7.
宋诗题材广泛,反映了相对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抒情达意之外,宋代文人还在诗歌中以一种史诗的笔调描述了当时的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等生态状况。因而宋诗对我们考察宋代生态环境状况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可与史籍互相参证。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以往的“讲授法”教学方式更加使学生失去了对学生英语的兴趣。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增强英语课堂的互动,让高职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英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探究高职英语课堂互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朴学大家,在音韵和文字训诂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通过考察段氏文集及其家族文献,我们发现,作为学者的段玉裁在诗文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文学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清代考据学者对于文学的普遍态度,其文学创作也体现出当时极其兴盛的经学研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在阐述诗歌创作原理、评骘诗人、品评诗作时大多采用意象化的言说方式,生动形象而富于审美意味。这种言说方式的形成和承衍与古代诗论家高度的文学修养、意象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难以言传的艺术特征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意象化的说诗方式有其精妙深微之处,但也由于其印象性、模糊性而不易把握,产生了一定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