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王《杂帖》中的人称代词系统与上古汉语及中古时期其它的文献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相当简单。它的第一人称代词只有“吾”,第二人称代词只有“汝”,第三人称代词只有“其”和“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固是由于地域和方言的不同。《杂帖》只有一套“吾、汝”对称法说明这是从上古延续下来的鲁方言中固有的一种人称表示形式,在魏晋时期它仍在口语中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你”、“他”的虚化可按其虚化程度分为三类:“你”、“他”的活用;“你”、“他”的虚指和“他”成为指称标记。这实际上是一个由实词到虚词再到只有语用功能的附着形式的语法化过程。它遵循语法化的渐变性、单向性、并存性原则,体现了现代汉语口语中人称代词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日源回归词是中、日、西三方语言接触的产物,承载着中一西一日文化互动的复杂历程,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日源回归词的古今语义联系紧密,在语义范围大小、语义引申、词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所谓短句,是指结构简单、形体短小的句子.句式的长度不同,修辞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长句容量大,有表达精确周密、凝炼紧凑的特点.而短句因其短小精悍,则有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约指代字中有许多词被认为与其他类词界限不清,主要有代字与状字、代字与动字、代字与静字之间的混淆情况。文章分别论述了这几组词,并论证它们按《文通》体系仍应属于代字的理由。由此说明《文通》代字内部小类的划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式"V X O"离析结构具有语义上的离散性,其插入成分"X"的语义并不指向后面的中心语,而主要是指向句子中的谓语成分,且充当施事、感事、受事、与事等多种类型的论元角色.对离析结构的语义分析可以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离合词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曾卫军 《文教资料》2010,(33):28-29
离舍词的扩展结构式“V+AX(定语)+O”在语用上具有这样的功能:在话语的表达上,它可以成为话语信息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话题焦点:在篇章结构上。它具有成分照应和词汇衔接的功能。人们选择这种句式主要是由于语用上的经济、简洁原则的驱动。  相似文献   
8.
对汉语反身代词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理论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但是,至今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反身代“词自己”的长距离约束问题。本文试图从结构与语义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认为在简单句中,“自己”的所指符合第一约束原则,而在带有子句的复杂单句中,对“自己”先行语选择的限制除了句法结构外,还有种种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新著国语文法》在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描写了汉语语法的个性,发现了不少反映汉语语法特点的事实和规律,并从词法与旬法两个方面对这些事实和规律进行了论述。可以说,《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特质的探索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值得我们重新去对它进行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10.
离合词以动宾式离合词为主,动宾式离合词扩展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它的句法内部。当它扩展时,它的插入成分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论元增容,二是论元提升。当这些论元投射到句法层面时,由于受句法位置有限性的制约,只能出现在非论元位置"定语"上,从而使其呈现出"能合能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