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在4-氨基吡啶、4-吡啶甲胺分子上分别修饰丁二酸酐得到构筑超分子组装体的结构单元,选择均苯三甲酸作为配对小分子,成功合成了4-氨基吡啶、4-甲氨基吡啶与均苯三甲酸的双组份超分子水凝胶.最小胶凝浓度分别为23、35 mg/mL,在凝胶聚集体中,双组份凝胶剂聚集成带状或纤维状的聚集体,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是形成自组装水凝胶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森林在未受到破坏前,林分空间的结构始终保持在稳定状态,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林分结构遭受破坏,那么森林的整体景观性以及完整性就会受到威胁。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森林的空间布局,保证森林的健康与活力,这也是当前国际上有关森林研究的重点课题。主要是通过优化空间结构的方式进行森林经营,并对现有的林分经营提出相关要求,不断调整林分的空间格局,达到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森林立地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森林立地分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概述,简述了我国各个地区的实践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从森林立地类型分类的指标确定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森林立地分类方法的重要环节。除阐述了传统的分类方法外,重点介绍了G IS、GPS和RS与数学模型集成等新技术的分类方法。最后,对我国森林立地分类方法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