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西方公共教育发展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和发展工业经济时代的近代公共教育,一方面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历史阶段性。社会转型期对于教育的新认识和新需求促进了公共教育特征和内涵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性质的界定,已由纯公共产品向准公共产品的转化;对教育权的界定,已由单一权到权利束的形成,对公共教育系统的认识,已经超越公立与非公立范围。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六个州和两个区组成,面积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多万。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教育与科学技术,因此它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偏重向高等职业教育方向发展,而这个任务又主要是由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学院)承担的。每年澳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总方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体现.根据"生态学"的课程特点,按照三段式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生态学"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设计上通过"种群增长"来激发学生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通过"生态对策"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推进"生态学"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的碳排放有近九成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生活活动。作为碳排放主体与创新主体的企业,在享受国家、社会、人民给他们创造的财富的同时,也应担负起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河南省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省,在我国“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重点研究了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建设、碳中和措施分析、碳中和行动方案以及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现状远远不尺人意,独白式的灌输仍然是主流模式,教学缺少对话与互动,呈现出唯理性化和低效性。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远离生活世界、知识专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空间狭小等因素所致,因此,要真正改变教学方法的现状,就必须树立走向以人为本和返回生活世界的理念,变教师独白为教学对话,变统一教学为创造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公共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公共教育权的重新分配与平衡,其主要推动者是各国政府,最终结果是导致公共教育传统关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调查的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从整体上看不尽人意;独白式教学仍是我国课堂教学方法的主流模式;课堂教学缺少师生对话和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强度大,教师工作负担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原创性不足是20世纪中国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因而呼唤原创性在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表述方式、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贫乏是我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主要表征,而原创性不足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教育研究主体问题意识和实践精神的缺失。在我国教育研究取得进步和社会发展出现转型的背景下,倡导和培育教育研究主体的想象力可能使教育研究的原创成为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对学科教研组的建设既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也有价值理念的导向作用。文章以H小学学科教研组的建设为例,从基于专业主义的组织价值期待、赋权激能的教研制度设计、深度合作的教研行为打造、整体理念的教研活动构建这四个方面分析其文化生态建构的实践。通过分析,建议教研组在价值取向上突显专业性,兼顾行政性;在制度设计上采取分权治理路径;通过运作机制和评价方式改革撬动教师行为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