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2.
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从大量事实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但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内容往往是单层次的、单侧面的。光凭这些单薄的事实和实验,容易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是片面的、表层的,在头脑中形成的结论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水波的干涉现象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掌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向心力的公式的得出是个难点.该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不易理解,而开展实验研究又十分困难.历年来的高中物理教材所采用的"向心力实验演示仪"也仅仅是半定量的,它通过皮带传动改变两轮的转速,让两轮上的钢球同时做圆周运动,然后通过连动装置使安放在圆盘中心套筒中的弹簧产生压缩形变,再根据形变大小,来粗略比较两边压力的关系.通过教学笔者发现,该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现象直观;缺点是误差较大,且不能做更进一步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学校实验室中配置的这个演示实验器材,是根据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方案设计的。这个方案采用的是把两辆小车并排放置于两条水平的力学轨道上,两小车的前后两端各系上细绳,前端的细绳通过定滑轮挂上钩码以拉动小车,后端的两条细绳通过同一夹子,  相似文献   
7.
在《电荷、库仑定律》一课中设置了两个演示实验:静电感应实验和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实验。为了能在教学中成功演示这两个实验现象,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之一,在中学物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三册中采用的是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践发现.这种讲法由于没有实验基础,推导过程又比较复杂,并且学生对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缺乏感性认识。容易造成历史上动量守恒定律就是从牛顿定律推导出来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9.
考试和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良好的诊断、指导、激励和导向功能。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评价和考试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存在于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日常发展的评价——发展性考试和评价,这种评价在教学中应该大量存在,甚至存在于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星期中。第二种是水平性考试和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为了知道他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而进行的考试评价。水平性评价是一种以一定的、绝对的标准如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参照来命题的,如高中各科的毕业会考,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它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水平。第三种是选拔性评价和考试,它是为了特定的选拔性的目的而进行的评价考试,如高考、中考、竞赛等,它与上述两类考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一定要把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分出个好、中、差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