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教师的网络使用情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以309位高校青年教师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网龄普遍较长,行政人员比教学人员使用网络更频繁;广大教师对网络及网络游戏认识较为理性;对网络文献的检索了解尚少;青年教师的网络成瘾状况良好;岗位与工龄是组间差异主要区别变量;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岗位、时间管理、人际健康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而规范的教学评估对教学发挥着指导、诊断、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估标准确定方面就应做到虚实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估内容应力求体现具体性与全面性,要把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指导和听课学习纳入评估范围,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同时,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增加评估次数,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线教学引发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各年级家长的教育焦虑都处于较高水平,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结果比较关注,表现出易发火、易疲劳等特点。各年级家长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新生家长的教育焦虑水平最高。随着孩子年级上升,家长的焦虑水平逐渐下降,但六年级家长的焦虑水平又再次上升,因此小学阶段家长教育焦虑存在显著的“涟漪效应”与“心理台风眼效应”。回归分析显示,孩子年龄较小、不能陪伴孩子、经常与他人作比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佳的家长的教育焦虑程度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数明显增加,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要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要以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核心的专门途径与以学科渗透、活动贯穿、宣传媒体、营造氛围为内容的非专门途径相结合,搞好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三个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信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为此,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学生的实践经验比较贫乏,学后普遍感到内容散、乱、杂,不便记忆,容易混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转变这种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已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其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频频出现,自杀、自戕等事件常有发生,并呈现上升的趋势。调查表明,这一变化与当前高校的多校区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多校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问题与困难展开论述,通过其心理危机频发原因的探讨,从而对多校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进行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并已向成人阶段转化的大学生,因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而具有极为强烈的发展需要。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希庭、郑涌等人对大学生进行的SCL-90测试的结果表明,22.4%的大学生在测试的9个指标中,至少有一项呈现出心理障碍状况。实践显示,在这些存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心理应激而引起的案例不少,并呈上升的趋势。因此,进行大学生应激问题的研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不仅有助于改变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现状,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发展适应性,使之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