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本研究使用语料库对接尾词「っぽい」的用法进行考查。利用语料库研究,探讨「っぽい」的意思与用法与先行研究有怎样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有怎样的变化。研究方法问利用中日新闻(1999-2003年)语料库,检索「っぽい」「っぽく」「っぽかった」的频率,之后基于这些数据,与先行研究比较,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经济大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随着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学习日语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很多高等院校纷纷增设日语专业或商务日语专业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研究主要分析商务日语教育中如何导入日本企业文化,进而帮助学生融入日本公司,与工作中的日本同事顺畅地交流。  相似文献   
3.
影子跟读练习是提高外语学习者的会话能力和听力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语学习者都希望能够说出自然而流利的日语。但是很明显,不是所有的日语学习者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要掌握自然的发音,语音语调的指导也很重要,但这很难。影子跟读练习是一种有效改善日语语音语调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日语教育者的注意。影子跟读练习(shadowing)在日语学习中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还没有最终的定论。因此,影子跟读练习还未在日语教学中普遍应用。很多研究者通过短时间的实验(例如3个月)来证明影子跟读练习对日语的听力、口语以及阅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基于此,主要探讨在日语初级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影子跟读练习,以及影子跟读练习对初学者会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项目教学法真正地实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流程,提前树立职场意识。项目教学法在商务日语实践教学包括选择合适的项目、学生分组、项目演示、项目成果评价,但在目前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务日语教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的提高着,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正在各地小学中如火如荼的推广着,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造性思维两者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简述了如何在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利用语文课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1993年,我担任了二年二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全校最乱的班。大多数学生是在学校“出名”或“在派出所挂号”的。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我又想,没有抓不好的乱班,没有教不好的后进生。只要抓住他们的特点,舍得下力气,不信他们转变不好。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这就必然出现“以讲为主”,甚至“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的正面灌输必然会导致趋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注重结果多,指导过程少,总而言之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少。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相似文献   
8.
慕课,是英语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译,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广泛参与和开放接入的一种课程模式。慕课,最初指教师传统授课过程的电子版,目前,世界各地已经有了专门的MOOC平台,不少世界名校都开设了免费在线课程,课程内容多为视频形式,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有些课程通过慕课就可以拿到学位证书。慕课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概念,给传统教学与学习带来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民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篇论文主要根据朝鲜族民谣的产生条件、使用目的等方面将朝鲜族传统民谣划分为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历史时期,日本从外国引进了先进技术和文化,同时,也引进了大量外来语。外来语反映了日本人引进外国文化的丰富程度和积极态度,外来语的发展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外来语发音、书写、含义都不统一,使日语语言体系一度出现混乱,但它能缓解日本人的“羞耻感文化”意识,促进知识更新,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