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其意义影响深远。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主体地位的确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制度基础、法律性质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主体地位建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以“德育”“立德”为先,把“接班人”摆在高位,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实施“五育并举”、提升“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上同向同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点,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路径上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协同育人为着力点,建设思政课、通识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的外部联动机制,形成大中小学同向同行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1+1>2”的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3.
《合同法》第44条以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创造了“法定”未生效合同的概念。伴随着合同信赖系数的递增变化以及公益权衡下的行政裁量行为的介入。为“法定”未生效合同提供了正当性依据,通过作为对“法定”未生效合同先决条件的批准、登记行为的来源、性质、溯及力等问题的考察,来展现公法行为对“法定”未生效合同的影响。以此辰开后续对“法定”未生效合同解约救济和损害赔偿的全面考察。最终,在概念体系上形成对“法定”未生效合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