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被人们推崇为清初翰墨界“滇中四杰之目”的元江回族学者马汝为(见上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民族辞典》回族类人名辞条)不仅是清史馆艺术类典籍中有名的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拥有300首诗作的多产诗人。其诗清新典雅,烩炙人口。清乾隆丙戍进士,时任陕西绥德府知府的元江人杨衍嗣先生及民国初年代行元江县知事的湖南人刘达武先生曾做过搜集、整理出版马诗文集的工作,可惜前者毁于兵燹;后者以日长年久散失殆尽,目前仅有孤本珍藏于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故而很难面对读者广为传播。为了扩大其辐射面,以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近日由元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同仁以此孤本为基础,广征博采散见于各类典籍中收录的马先生诗文,然后编辑而成的《马汝为先生诗文选》已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并即将问世。笔者有幸作为此书的编辑之一,对马先生的诗词曾下过大力气抄、读及研究,从中结识了马先生的诗词不同凡俗,它喻才广泛,收纳大量典故于比喻中,使其构思与比喻精细、巧妙而有机地融合,深藏机锋,尖锐隽永,有情味无尽,意蕴无穷的气息与活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妙境。正如杨载《诗法家数》所云:“语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选择马先生诗词的代表作,就其思想艺术风格与文史内涵试  相似文献   
2.
元江因远白族群落,历史上传承着利用每年的冬春农闲季节到东南亚国家经商的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元江因远白族"儒商"文化。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促进元江白族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特征元江因远镇白族聚居区域虽有三个高山平坝,但面积狭小,人均耕地不过1亩,且水冷地瘦,只能种植一发水稻,精耕细作风调雨顺,可勉强糊口。勤劳聪慧的白族先民,就利用生身之地与周边国家邻近的国际环境和条件,采取农商并重、半农半商,既不违农时,也可保赚钱摆脱贫困的生财之道,远去异国他乡经商聚财以扭转吃穿还不能自给自足,以及居住条件、接受文化教育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