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10~20年代为初创时期,其创作技法简单,结构短小,基本表现为歌曲加伴奏的形式;20世纪30~40年代为发展成熟时期,创作技法逐步提高,旋律清晰优雅,织体结构简洁,民族特点突出;20世纪50年代为繁荣时期,专业创作群体形成,作品数量质量大大提高,民族风格鲜明;20世纪60~70年代,以民歌和民族器乐为原形的钢琴改编曲大量出现,改编曲风格基本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钢琴音乐创作出现多元化的特点,探索新技法、体现新风格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野草》蕴藏了鲁迅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略显孤独的思想者的幽暗、深邃的个性——类似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思想之间的影响很难以数据进行具体量化分析,但或隐或显的影响是切实存在的,更多的隐含在思想者之间相似相通的个性气质里。尼采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消逝发出来自生命底的悲愤和忧伤,他以对素朴真理的追求来对欧洲传统形而上学进行孤绝地批判;鲁迅对国民性以及传统弊病的批判则在接受尼采的基础上,有着他自己作为中国传统文士和现代知识分子双重文化身份的特点——鲁迅最终没有舍弃人世间的爱,尼采则以带着强烈否定性的强力意志实现了对表象世界的超越,尽管这样做使他陷入了虚无和轮回。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的创作和其生命一样,以流浪为精神基调;他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的经验,潜意识里却向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回归,以求对传统进行革新;余光中诗文并茂,创作和批评互见;他的文章风格兼容中西,蕴藉深远,重知性而充满性情;在新古典主义理想的框架下,他希望通过文艺的现代化运动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余光中的创作生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和散文的现代转化如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海子的诗与80年代中国审美诗学的短暂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带有强烈的个性抒情和浓重的乌托邦色彩,这是20世纪80年代时代精神的写照。海子的诗以北方的农村、土地为背景和根基,用反修辞的手法虚构了理想的诗歌王国,还原了语言的诗意本质,再造使人得以安身立命的诗意世界;在旺盛的生命力膨胀下却难掩忧郁以至近乎绝望的悲伤——丰收后的荒凉——前工业时代对原始农业社会的怀想。海子以个人对太阳的朝圣,希望中国新诗重归原初信仰中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5.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阑尾切除术也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的感染又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在外科感染中人们认清了厌氧菌在感染中的地位,同时又认识了甲硝哒唑在治疗厌氧菌方面的作用。近年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