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调整力度逐渐加大。但由于在撤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国家在2012年又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对周口市M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的调查发现:学校总数和学生人数呈现减少趋势;县城与乡镇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增加与减少趋势;公办与民办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减少与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已基本结束并且比较合适,农村小学仍然存在学校数量较多、学生人数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更加有效地规范和推进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师队伍,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公开课教学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及一线教师持批判态度,其原由主要是公开课的虚假、表演与做秀,当然为此辩护者亦有之。笔者以为双方各有其道理,不能一概否定,关键是教师及评课人如何看待公开课,以什么理念去要求公开课以及评课人给公开课教学的教师以何种导向。笔者认为,求真是公开课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速推展,教学回归生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教学论研究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与反思教学回归生活的话语,探究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发展的论题。  相似文献   
4.
党和政府对高等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巨大需求,以及师范院校内外部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都为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是,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也必将受到新技术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教育以及现行师范教育自身体制的影响。因此,21世纪的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5.
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迅速推进的背景下,教学回归生活的价值诉求日益彰显,生活教学的实践依据不断拓宽.为此,教学改革和研究必须在理论层面上回答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发展两者的本质内涵及其联系,进而阐释教学回归生活的终极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并探究回归生活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在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1988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儿媳见》在分析病等学校本科教学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加强初曾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10条措施,并明附提出:“国家教委决定19  相似文献   
7.
教师精神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教师发展的精神动力,影响和决定教师的精神面貌。在厘清教师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教师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并建设具有个体性、合作性、生命性与发展性的教师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是教育现代化的最基本问题 .转变陈旧的观念 ,树立和倡导先进的观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课程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课程现代化的标志是创建面向 2 1世纪的“整合”课程 .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包括标准参照、标准特色、标准主体、标准构建原则和标准内容等五个方面 .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经验给河南省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和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论题.突破课堂教学的困局,在于落实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课堂互动是以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为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教学.课堂互动的实施,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探究是关键,有效互动是根本.  相似文献   
10.
李清臣  韩婷 《考试周刊》2012,(23):149-150
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相互观摩、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提高的过程。提高听课质量,必须抓好“听课前”、“听课中”和“听课后”三个环节。养成教师良好的听课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