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工作角度正视残疾人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残疾人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 ,我国对残疾人需求 ,特别是对他们话语权的忽视现象依然存在。帮助残疾人这一最困难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 ,任重而道远。对残疾人而言 ,渴望的是一视同仁和心灵的共鸣 ,“歧视”是最难以容忍的 ,“忽视”是最令人遗憾的 ,“俯视”是辛酸苦涩的 ,“仰视”则是惶恐不安的。社会更要正视残疾人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特殊困难和需求 ,千方百计地为之排忧解难。搞好新时期残疾人工作 ,要走社会化道路 ,运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应是残疾人工作改革、完善与发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国际地位的历史转折--郑和下西洋意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的重大事件,是中华民族壮大自己、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可惜这航海史上的辉煌壮举后来竞被视为劳民伤财的弊政加以禁止.于是,中国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远远大于后来的哥伦布之辈的"地理大发现",但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则远逊于后者.其主要原因前者是为提高明王朝的政治声望而不惜钱财;后者是为经济扩张而不惜冒险发财.可见,如果完全不顾经济效益,即使再辉煌的事业也必定难以为继!闭关自守无异于自我窒息,面向世界才有出路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林森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就注重运用法律维护人民权益,尤其是在领导福建学生会收回福建矿产等利权、在江西帮助被外国巡捕棍毙的乡民打赢官司的斗争中善用法律,成效明显。林森认为要从根本上维护民权,"当求之于法治"。他在担任参议院议长期间,主持《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初步奠定中国近代法治基础。他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极力主张实行"民治的政治","法治的政治,而非人治的政治",强调"促成宪政,实现民主政治,为建国的首要目标";全国上下都要养成法治的习惯。他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法治精神,对国家典章,躬先守法践履,安于"虚位元首"的法律定位,不争权,不逾矩,更不以权谋私,"足为国家法治,垂之典范。"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供给,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以“双减”政策和新教改为核心的教育方针,旨在实现新时代下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为了让小学语文得到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养成,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展开详细论述,探究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基础理念的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论证学习过程大于学习结果的重要性,并对教学主体、课堂和教学机制做出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5.
林友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4):43-47,53
针对云南银铜矿因管理混乱而衰败不堪的弊端,林则徐经逐细访查,认真调研,主张放手让商民集资承办,官方只持有“督率之权”,即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从“宽铅禁”、“减浮费”、“严法令”、“杜伪诈”等方面阐述了从政策法规上对厂矿加以扶持、引导的措施以及协调、激励、甄别、审批、课税等管理办法,对官督商办的探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林则徐的官督商办思想在20年后被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所践行和推广,成为民用企业的主流经营方式,反映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的思想境界足以垂范后世,应深入探讨,大力弘扬。“忘我爱国”是林则徐思想境界的鲜明特征,“无欲清廉”“诚勤求实”和放眼世界是林则徐难能可贵的优良品格作风,这是他禁烟抗英、造福于民等辉煌业绩的思想根源和动力。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且是思想解放的先驱。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备加珍惜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①,在教育方面也有不少精辟见解,至今仍令人深思和启迪。他以国家元首之尊,热心为国育才,躬行兴教,令后人感奋与景仰。“育才即救国之本”。②这是林森从切肤之痛的感受中得出来的振聋发聩的结论。在旧中国,国民中...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国父”尊号首称于 192 4年 7月 2 0日 ,官方文件出现“国父”尊称是在 192 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特别是 1939年 11月林森领衔提议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后由国民党中央正式决议并经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行 ,以利用孙中山这面旗帜号令天下 ,唤起民心 ,挽救国难。孙中山为国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赢得后人由衷地崇敬。  相似文献   
9.
经规范的社会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福州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但发展很不平衡 ,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经费紧张 ,场所设施有限 ,组织引导乏力 ,文化活动较为单调 ,未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 ,因此 ,市民主动参与的热情不够高 ,也不够普遍。这种现象 ,应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素有“平民元首”美称的林森非常注重清廉自律、以身作则,在衣食住行方面始终刻苦自励,过着克勤克俭、清心寡欲的平民化简朴生活;但在“节约献金”、慰劳抗日将士、扶持教育等活动中则慷慨捐资捐物。林森十分重视政风建设,把“国利民福”作为从政的宗旨,将“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视为当官的本分,要求官员保持一份宁静恬淡之心,不谋私利;当好公仆,关心民众疾苦,维护民众利益,并谆谆告诚属下和亲族要作勤政廉政的表率。尽管林森也难以遏制国民党内部的奢侈腐败现象,但他俭以养德、清正廉洁的思想情操依然赢得世人的赞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