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学生中采用组间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探索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及比赛中的差异性,揭示软式排球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推动此项运动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间对照实验法,对传统的太极柔力球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太极柔力球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认为太极拳与太极柔力球进行同步教学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能提高太极柔力球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太极柔力球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比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差异显著。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优质适用的CAI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阐述青奥会的意义。从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提出扩大青奥会对高职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具体措施。目的是促进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程度,并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对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柔力球俱乐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看法以及对于俱乐部这一组织形式的意见,并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太极柔力球项目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柳振纲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279-280,F00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一改传统的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持拍球类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对从事此项运动的高校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及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融健身,娱乐,观赏,竞技于一体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值得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柳振纲 《考试周刊》2015,(12):92-93
近年来,国人对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深感忧虑,一些中学和高校甚至取消运动会的长跑项目。对于这一现象作者认为这完全是"因噎废食"之举,只能让学生的体质更弱。逃避不是办法,只有通过积极而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各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组间对照实验法,对高校传统排球课“教学-练习-考试”的模式进行改革,采用了“教学-练习-比赛-再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排球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太极柔力球在江苏省高校中开展的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江苏省高校学生喜爱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但是由于领导不够重视、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组织管理及相应的师资等原因,直接影响到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江苏省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为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其在江苏省高校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比实验法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差异显著.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优质适用的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