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语言的人际意义角度对三则日语民间童话故事的语气、极性和情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语气上主要以确定性语气为主;在极性上主要表达肯定意义;在情态上虽用到了情态化和意态化资源,但占比很小。  相似文献   
2.
二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母语在第二外语习得中的角色讨论,主要探讨母语迁移在二语写作中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在运用第二外语写作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都受到母语的正迁移及负迁移两种现象的影响。笔者对这两种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自创始以来为语言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目前已被广泛运用到翻译、语篇分析、语言教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论文以该理论为依据,探讨对日语教学的启示,从语言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视角说明对日语言语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基于多模态符号理论的影视意义分析框架,考察87版电视剧中王熙凤在声音、语言和图像意义元素方面的布局。研究发现,在王熙凤首次出场的19个镜头中,她的身份无"实名"介绍,而是通过声音、图像和语言逐渐从"隐性推测"方式过渡到"显性推测"方式呈现;在前9个镜头中描述人物的意义元素以及人物所关联的过程类型凸显出王熙凤主要为说话者和被感知的现象,在后10个镜头中主要为反应者和被识别者。研究结果表明,镜头中多模态符号意义元素及其配置模式以及主题构建模式实现了未见王熙凤其人先闻其声的影视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