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生产的信息产品具备了新的特点.信息产品在帮助受众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爆炸、同质化、浅层文化等负作用,从而诱发信息消费主义、制造虚假的"邻近性"与"超现实性"、动摇受众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对受众来说,减少信息产品负面影响的关键是要对异文化有包容态度,平等交往,才能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夏日里捧读飞白的新作《诗海游踪》,读着、读着心就变得很静,静得像一池碧水,自然随风而动,随意波澜,这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真是一种难得难觅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3.
关于哈姆林·加兰——这位普通的“农民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中国的教科书和相关评论虽然也会肯定,但也常见两个批评,即他在文坛成名和生活境况改善之后,人和创作都日渐庸俗。(请参阅常耀信:《美国文学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杨仁敬、杨凌雁:《美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二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通过文本阅读和背景检阅可以发现,这应该是出于某种担忧、恐惧而产生的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4.
常有文章批评当代中国电视人的社会责任不强,表现为舆论监督不力、虚假新闻不绝、侵权案件不断、黄色倾向不少、恶意炒作不停等.这种批评一方面是有理有据、拥有民众支持的,另一方面也是容易只破不立、倡议批评却不畅议建设方案的.  相似文献   
5.
席勒的美育思想,既是对"艺术创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也是从政治和哲学上对传统与现代社会进行的一番重新认知。他有意从人类历史的广博资源中寻找艺术再加工的素材,挖掘可能激活今人改造社会之热情的人类普遍天性。席勒的一系列杰出历史剧有意在"古希腊人"的典范指引下塑造人性自然完整的"常人",而且在不同的"失败英雄"之悲剧中深描社会力量的常态分布和政治势力的日常运作。当他用激情引发的智慧之光照进挤满观众的剧院时,他也通过剧院这个"公共渠道",让"美育"高尚人格的柔和光线照彻了整个国家。从经历时间之严苛考验的角度看,席勒"古为今用"的众多戏剧如同莎士比亚的诸多杰作,实现了通古博今、跨越时空的艺术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