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与音乐学院的课程基本雷同,沿用"专业知识为本"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价值取向决定了声乐教师总是以"学院式"的声乐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不切实际地追求"高、专、尖"的培养目标,过分强调所谓的专业性.殊不知,虽然有个别学生毕业之后考进更专业的音乐学院和省市歌舞团体从事专业表演工作,更多的学生还是走入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或从事社会音乐普及工作,因此高师音乐学院不是培养歌唱家的摇篮,而是培育普及音乐工作者的基地.高师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学习声乐演唱,使其了解并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提高其歌唱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培养其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健康的艺术情趣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基础学校音乐教学,指导课内外声乐活动等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其将来成为心智健全,专业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做好准备,作为高师声乐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模式,从自身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努力,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结晶,是高校自立、自强、自觉、自信的"软实力",是大学文化中得以凝固下来并被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髓,建设一流大学必然应该重视大学精神建设。作为大学文化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的校园音乐文化,应摆脱流行音乐垄断校园的局面,而以多种传播途径,实现多元健康发展,从而在建设和传承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音乐公选课的课程设置问题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体,是落实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期对提高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就需要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就需要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文章详细分析了高校参与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加强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方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是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诠释过程,也是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再现过程。演唱者不仅要注意提高声音质量,还应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使感情与作品相融洽,以便更好地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区文化传播与建设重要载体的音乐广场,有利于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又表现出健身运动的强身功能,为社区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通过对其效能和问题的探讨,提出改进的措施,以使其在促进社区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音乐广场是最受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宣传方式,音乐广场效能的社区文化传播与社会治理创新,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是改造文化传播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