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教师研制教案,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对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而言,教案对其专业成长起一种助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能被纳入文化的范围加以审视,从而也能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文化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教学,阐述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文化性格,即分别把教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主体来看待,揭示教学中的文化和教学自身的文化特性,并进一步指出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受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影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已引起我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不少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探讨。研究性学习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情景中主动探究,其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课程改革的社会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满变革的21世纪,中国的教育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不但影响教学还给课程建设和教育学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已成为课程实践主体应对挑战和实现理想课程的当务之急。在本文中,作者不但指出了当前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实际问题,还分析了课程建设的趋势。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为了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6.
教师知识是一个持续不断地生成和成长的过程。入职前教师形成的"前科学"知识和"生存"知识是教师知识成长的最初阶段,职后生成的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部分。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等方式可彰显和升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群体记忆。从生产关系、治理方式、地理-生活空间、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审视,当前的乡土社会及乡土文化呈现出从守望田园到离土离农、从礼治秩序到法理秩序、从“共同体”到“原子化”、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的时代特征。“后乡土性”导致传统乡土文化陷入共同体瓦解与规制失范、价值式微与整合失衡的时代困境。乡土文化的教育重构须确立走向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构建文化主体回归的组织机制;协同课程开发、教学模式与活动拓展一体推进的实施进路。  相似文献   
8.
小规模学校是农村教育的重要支撑,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内生发展能力不足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具体表现为学校内发动能不足、主体意识缺位和独立身份缺失。当下,尤其需要通过强化认同、唤醒"局内人"的自觉自为意识,创新体制、赋能学校内生发展,根植乡土、推动学校多元特色发展等措施,培育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生发展能力,促进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乡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关于合作研究的相关理论为借鉴,能够揭示教师合作的多重理论意涵,探析教师合作的现实价值与可能路径。教师职业的“个人主义”传统、教学共识和教学公有技术文化缺失、学科文化造成的课程分立、空间区隔造成的课堂孤立以及“技术理性”与效率至上支配下的组织文化是造成教师合作困境的重要因素。从教育系统内部审视,应从确立价值原则、形成教学公有文化、转变评价理念、培育专业共同体及改善组织结构等方面出发促进教师合作。同时,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个人主义传统的积极意义,在教师自主与合作之间维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与智力支持.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全民教育、学习化社会以及终身教育思潮为西部贫困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了成熟的理论先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令和教育文本为西部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从实践层面看,90年代以来在一些西部贫困省份进行的社区教育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