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唐人小说、戏曲及笑话集中考出《镜花缘》许多素材来源,有助于理解、把握《镜花缘》的创作过程和艺术风貌。这些素材来源包括故事题材、人物形象刻画和人名来源、风神与花神的矛盾及强盗惧内等笑话,可见《镜花缘》取材的广泛和风格多样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是早有共识的,但是清代的评点家对此都语焉不详.鉴于此,文章从首尾结构、人物设计和特殊情节叙述三个方面探讨《水浒传》对《儒林外史》叙事的影响.而结合《水浒传》在清代流传情况及具体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金本《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更为具体直接.  相似文献   
3.
苏轼《水调歌头》词上下两阕,分别叙写词人面对政治冷遇和兄弟久别之双重人生困境时由纠结、困惑到超越、解脱的心路历程。具体来说就是在来之则安的心态下努力做到造福一方与各自珍重,这两点正是词人想要与弟弟分享和共勉的,即“兼怀子由”的真正内容。词中“天上”“人间”分别代指朝廷、地方,词人以月宫寒凛隐喻朝廷党争之残酷,且自比为孤独起舞的嫦娥以形容自己在新旧党争中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4.
清初刘璋《斩鬼传》对李百川《绿野仙踪》的创作有一定影响,而这一关系却被学术界所忽略。李百川的自序其实已经告诉他阅读过《斩鬼传》;而书中有两则情节直接取自《斩鬼传》。外证和内证材料充分证明了李百川对《斩鬼传》的刻意借鉴和模仿。这一发现能够促进我们对两部小说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前对三顾茅庐一事进行铺叙、渲染的是《三国志平话》和元代无名氏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语言运用上都显得粗糙不成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思维,使该故事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趣味的求贤桥段,成功刻画出刘备的仁君形象和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因此赋予了三顾茅庐高雅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6.
通俗小说的素材研究是一个基础性工作,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爬梳和整理,能够方便我们从素材角度去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文章试以明清小说中三则常见人物和情节为例对小说素材研究的思路问题做一番讨论,认为小说素材研究应该分为三步:广取材、慎甄别和溯渊源.  相似文献   
7.
《歧路灯》中的"用心读书,亲近正人"是该书的灵魂和核心,是作者给广大年轻读书人提供的一个具体修身成人的方法,具有儒家修身方法论的意义;同时,作者也明确阐释了实践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家庭环境和个人主观意识两方面的因素。总之,"用心读书,亲近正人"是把握《歧路灯》思想内涵的一把金钥匙,且对今天的教育具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小说的整体叙事看,《柳毅传》的成书更集中、更直接地受到了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河伯婿》的影响。从故事性质和情节结构、故事地点和人物设置、故事缘起和结局及某些细节方面,对《柳毅传》成书问题进行补充阐述,重新认识该小说的创作过程并加深对唐传奇源于魏晋志怪小说观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有三个以玉为名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妙玉。三人是作者最喜欢和用意最深的三个人物。作者沿用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视三人为书中仅有的君子。而君子之德却并非属于儒家传统的道德范畴,而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对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个性追求。这就是"红楼三玉"身上所具有的深意。  相似文献   
10.
《绿野仙踪》素材来源考证虽于近年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许多可以补充的地方。通过研究发现,书中第二十六回连城璧解救董玮的故事有着《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影子;第八十八回、八十九回中的斗法情节脱胎于唐陈翰《异闻集》中的《韦安道》,而齐贡生读经驱邪的情节则取自冯梦龙《古今谭概》写经驱鬼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