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辨     
古汉语“来”字,谢质彬先生《释“来”》以为语气词.读而思之,似有可疑者,于读古书不可不察,因举数事,姑妄言之.其一,谢文谓“‘来’字作语气词用,古书中常见”,此说不实.“来”为实词常见,古今通例.或解作虚词,而谢文悉以“语气词”者,所举例证由来迭相沿引,仅见于《庄子》《孟子》二三书,仅上四五例.至谢文为之补证《国语》、《国策》、《庄子》各一例,亦不过七八例.然检索先秦古书,“来”宇用例甚丰,现就几种主要典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权德舆为唐贞元元和文坛盟主,而学界至今犹未关注。稽核权德舆事略,勾检权集本末而评论权德舆诗文,抛砖引玉,以待来者。  相似文献   
3.
把几个词或短语并排平列使用,词或短语就是并列成分.关于并列成分之间的关系,许多语法书都讲过,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语法书多是语焉不详,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句子里边一个成分和另一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需要用一个名目或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另一方面又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结合语言实际,细审并列成分的许多用例,就管见所及,并列成分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一点尽未引人注意.究竞并列成分与哪些词语搭配,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何等变化?探寻这些问题或许是细枝末节,察察为明,但对理解和运用语言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4.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修辞"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传》“修辞”因“孔疏”遂成疑义 ,纷纭莫衷。就“辞”字于辞书训解 ,于文献用例 ,于古注用语而欲明“孔疏”蹈袭郑玄之非 ,以正修辞学史之本源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设计一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学情的,难免考虑得不周全。因此,在课堂上留一部分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教师就能在课堂上了解更多的信息。爱问是学生的天性,只是他们的这一特性因教师的灌输失去了光芒。让学生提问也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细细品味,学生的提问还流于形式,原因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得不够彻底,学生也不会提问。因此,除了在课堂中让学生问,教师还得教会学生提问。怎样才能提出有效的、重要的问题?怎样问才能问到关键?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句子,是复句还是单句,分析起来扑朔迷离、缠夹不清。例如: (1)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顾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相似文献   
8.
天水话里的助词比较丰富,有几个使用频率很高,颇有特殊之处,这里仅就其用法作一些分析.文中所记以天水市口语说法为准.(一)家有音无字,“家”是写的同音字.这是一个表示即将开始尚未开始的时态助词.与其它时态助词比较,“家”与动词的关系较为松散,当动词带宾语或有连带成分时,可以离开动词用于句尾.1)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动作变化即将发生还未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天水师专中文系近十年来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方面实施的开设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组织和辅导学生撰写论文三者紧密配合,相互作用,从多方面融通、拓展、深化学生专业课学习,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作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疑问句尾的“为”字,前人注疏就有不同说法.后来各家多以语气词为是,唯《马氏文通》解作动词,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也疑为动词.而较早专论“为”是动词的,应该提到还有马志明的《论古代汉语中“为”不能作语气词》一文(1).自从《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六期刊出朱运申《关于疑问句尾的“为”》一文后,引起诸多争议.大家切磋琢磨,钩深致远,对“为”字有了较为深入的研讨(2).读以上诸文,颇有启迪,受益非浅.现搜补数端,不过附赘悬疣之为.其中纰缪,愿得达者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