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在社会演进与语言发展的历程中广泛地采纳语言的各种积极因素而熔炼出来的一种固定短语.它沉积着各种语言现象.就修辞而言,它几乎包容了所有的辞格.人们要透彻地了解成语的丰富涵义,准确地掌握成语的实际用法,充分地发挥其表达功能,就必须仔细地分析成语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2.
夸张是一种故意将“芝麻”说成“西瓜”或者将“西瓜”说成“芝麻”的夸大其词、铺张扬厉的辞格,它能把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放大”到荒诞的地步,使之更为突出、鲜明。正确地运用它,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强烈的感情,收到理想的言语效果。黄侃在《文心札记》中说的“文有饰辞,可以省不急之文;文有饰辞,可以摹难传之状;文有饰辞,可以得言外之情。”即指此意。但是,在语言实践中,这种超事实的描述却不知引来了多少误解与批评。  相似文献   
3.
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地位、声誉和未来.而班主任若想在工作中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就必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关注并讲求一点儿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4.
王聿发 《现代语文》2006,(10):39-42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把"歇后语"分为两种类型:"原来的歇后语"和"新兴的歇后语"①."原来的歇后语"就是"藏词",这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新兴的歇后语",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歇后语."新兴的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口语性语句,也有人叫"缩脚语"、"俏皮话"或"引注语".  相似文献   
5.
中队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和未来。所以,中队辅导员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队的管理不能不讲求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关系,如同《草木虫鱼疏》、《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其实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如陆玑《草木虫鱼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聊斋文化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既要合理利用它,也要切实保护它。聊斋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弥补,与之相关的旅游业的发展也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发展聊斋文化旅游业,千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聊斋文化焕发出无穷的魅力,造福后代子孙。  相似文献   
9.
汉代《诗》学是我国《诗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已在多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叙述方式多是纪传体式的,对汉代《诗》学进行编年体式研究的著作还暂告阙如。由于编年体研究与纪传体研究相比具有"事实的陈述先于评价分析,客观的呈现先于价值判断"的特点,因此对汉代《诗》学这一失传较早,存留材料零散的研究对象来说编年体式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用淄博地区的方言土语写成的地方小曲,共有十五种。俚曲中使用了大量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引子”部分的语法结构共有主谓、偏正、连谓、动宾四种类型;“注释”部分的语法结构共有主谓、动宾、连谓、联合、偏正、谓补、假设、条件、转折等九种类型。引子的语法结构比注释的语法结构丰富、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