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翻译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翻译阶段和译文检验阶段。一般来说,人们认为翻译即分析原语文本的语义结构,用合适的目标语形式重组该语义结构的过程,但事实上,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在原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中往返。翻译作品的好坏往往关系着原作者和作品的口碑与评价,翻译好一部作品,既是对译者自身工作的负责,也是对原作者以及广大读者的负责。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翻译能力被认为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依据.好的翻译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原文的魅力,所以,如何将原语文本翻译地恰如其分需要综合考虑到涉及语言的各个方面.由20世纪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们创造出的功能理论对当今的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也为今后继续研究翻译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改变公共理论课教学存在着的学生出勤率低、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局面,必须重视学生素质确认和事业方向确认,重视学生理论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意志的培养,须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紧密结合.而教师素质和教育理念是改革之关键.  相似文献   
4.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教育的个性化。高校英语教学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学情,据此确定教学目标;再遵循学生学习和知识习得的心理动机,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开展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