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在小学自然第五册第七课里,讲到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书中设计了拔动尺子和挑动绷在盒子上的橡皮筋振动发声两个小实验。这两个小实验简单易行,也能说明“振动发声”这个道理。但如对书中的设计稍加改进,则更有助于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同时,又能作为第八课里声波传播的模拟实验,说明声波传播的形式和特点。实验改进及使用方法如下:如图取二个边长大于或等于二十厘米的正方体盒子,拿去盒盖,在盒身上绷两根橡皮筋,并使它们的交叉点处于盒子的正中央(见图中A处),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中,测定空气不是单纯气体的实验装置,是在透明水槽中盛上水,然后在水面上浮上一支点燃的蜡烛,用玻璃钟罩或是用无底广口瓶加橡皮塞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水液面在钟罩内上升约五分之一。从而证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然后用点燃的蜡烛进行燃烧实验,从而证明空气中只有氧气是助燃的。我们在这个实验中,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钟罩本身是罩在水中,学生有一种不信任感;二是燃烧后液面上升,因玻璃与水都是无色透明的,不便于学生观察。因此,我们对此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一个划分成五等分的集气瓶上,装上打有双孔的橡皮塞。一个孔穿过一根带钩的铁丝或是燃烧匙,另一个孔插入一根“厂”形玻璃管,并接上一根橡皮管伸入盛有红色液体的烧怀中,如图。实验时,拿起橡皮塞并点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