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鲜活的感染力和明快艳丽的视觉效果,图片具有文字符号无法比拟的形象性、现场感、表现力与冲击力,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众多纸质媒体追求的目标是“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并意识到“采编人员要有图片意识(即在发稿时要想到尽可能配照片);摄影记者要有版面意识(即拍摄时要尽可能想到如何适应版面的需要和印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永东在《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一书的《结语》中指出:“如果说审视文学史仿佛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那么,每一个视角所见只能是文学史的一个镜像。但是,文学史的立体景观如果缺少某个角度的摄像,就构不成完整的反映。因此,研究的乐趣和价值就在于寻找前人未曾涉足的视点,然后架起自己的摄像机,抢拍文学‘庐山’的‘这一面’景致;如果前人曾从这一视点给庐山拍过影像,但拍出来的效果模糊,我们也不妨使出浑身解数给它照一张逼真的”,于是,他选取从租界文化角度研究30年代文学,试图走进、走近、穿越30年代文学,给它拍一份逼真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生代散文”在世界汉语文学界掀起新的散文气象。相较于此前的散文话语言说方式,它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核心点就是写作主体在意识与书写中继承现代汉语散文“真实”性传统的同时,对其内涵的突围与拓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且在文化断裂的情境中疏离了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蕴。独立的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具有体系性,是促成大学生生命意识全面形成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体现在生存智慧、人格修养、人文价值等层面,对现代大学“生命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所以。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传统文化精华性的生命精神为资源,设置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其课程内容可设置为“生命构成”、“神话与文化”、“人生意义、人性与人伦”、“性别、青春与爱情”、“角色与荣誉”、“国家、民族与历史”、“自由、平等与民主”、“苦难与死亡”等。  相似文献   
5.
6.
1924—1926年里,鲁迅创作了《彷徨》、《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及《坟》中的部分作品。三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呈现的精神面貌殊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文体要求外,更是作家主体复杂心理构成的表征。在原有心理基石和现实生存“场”的酿造下,悲剧意识和自我意识是这个时期鲁迅创作心理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迅猛推进,“一个单一、复杂、互联且仍不稳定的‘地球城’”①正在形成。中国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呈现出“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倾向。究其根本,景观雷同是外在原因,城市文化精神的缺失是内在原因。令人庆幸的,这个问题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被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环,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传播城市文化/形象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网络文化与城市文化并不是割裂的,网络也不仅仅是传播媒介与工具。在城市文化的建设、发展与传播中,网络最重要的功用是文化建设,然后才是传播。因为网络传播行为本身包含建设性的意向、表述等,网络亦可由虚拟空间延伸,进一步促进现实空间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格局变化,甚至介入“城市文化范式和城市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②因而,利用网络促进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城市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章妮 《青年记者》2013,(6):80-81
林恩·阿普认为,"品牌意识"主要指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自身企业、产品、服务等的市场影响力及消费者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本文强调将"文化青岛"作为品牌通过网络来建设,并着力凸显网络本身的品牌特性。因而,本文涉及的"品牌"是广义角度的品牌,不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不仅创造了一种杂文范式,更创造了一种杂文思维。它不仅影响了大陆杂文创作,台湾杂文亦深受其影响。柏杨、李敖、龙应台等作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自我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和情感透视方面,最能体现他们的继承精神。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读图时代新闻照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鲜活的感染力和明快艳丽的视觉效果,图片具有文字符号无法比拟的形象性、现场感、表现力与冲击力,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众多纸质媒体追求的目标是“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并意识到“采编人员要有图片意识(即在发稿时要想到尽可能配照片);摄影记者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