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尝试陷入了减少教学供给的误区,迎合并助长了学生学习有效需求不足的消极心态.对教和学产生了政策性误导,必须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代脉搏及其改革所处困境的基础上.以新思路寻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及其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技至上”具有历史必然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以提高学习科技的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学习革命中被边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从教育目标到教学方式完成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学生厌学情绪的消极影响是教师缺乏提高教学实效的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性强的压力束缚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来自社会现状的不断打击消磨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工作和生活的烦恼逐渐消解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使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厌教,主观上缺乏教学的动因和动力。本文论述了教师教学动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探索 (2006年河北课改试题)在图1—3中,△ABC的面积为α。 (1)如图1,延长△ABC的边BC到D,使CD=BC,连接DA,若△ABD的面积为S1,则S1=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的内在逻辑联系及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系统地阐明了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人才质量的战略标准、人才选拔的战略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等问题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战略思想。从而为跨世纪的人才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从总体谋划布局到具体运作进行了全新的战略设计,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历史方位,并对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途径和战略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系统的科学规划,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战略布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从战略高度重新思考教育地位、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等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战略论,为充分发挥教育事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们从市场经济角度反思和拷问计划式按劳分配形态的历史缺陷,就会发现它在分配机制和分配观念上夸大了按劳分配消灭剥削的政治功能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作用,导致收入分配及其差距趋向一元化和平均主义化,在分配政策和尺度上对体力劳动的偏好和对劳动的市场效率的忽视,导致了社会劳动趋向体力简单化和市场低效化,必须予以克服并彻底实现向市场式按分配形态的过渡和转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认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及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系统地阐明了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人才质量的战略标准、人才选拔的战略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等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战略思想、为我党建立跨世纪的人才战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学生厌学情绪的消极影响是教师缺乏提高教学实效的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性强的压力束缚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来自社会现状的不断打击消磨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工作和生活的烦恼逐渐消解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使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厌教,主观上缺乏教学的动因和动力。本文论述了教师教学动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