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叙事学和文本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叙事学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结构主义发展比较强劲的法国,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成为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80年代后,由于文化——社会批评的崛起,叙事学研究受到冷落。90年代以来,西方又兴起了“新叙事理论”,从西方诗学领域和社会学哲学领域大量吸收新的理论,形成了叙事学的复兴。对叙事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它和相关理论的交叉和借鉴进行整体观照,有助于正确把握“新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2.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本文力图简洁明了地弄清楚叙事视角的分类与叙事口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一般被解释为作者才华的表现或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文学自主性的吁求下,文学并没有获得独立自主权,而被语言捕获。如果我们陷于社会、作者、作品和世界的封闭的视野中,就难以对文学有突破性的理解。并且,这种分类预设了文学存在的独立形象以及它包含的四个领域的相对区隔。本文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入手,对福柯、巴赫金、巴特等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德勒兹文学机器思想的光束下,文学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德勒兹很多的概念和观念都是谜一样的论题,生成—艺术符号是其中之一。文章专注于德勒兹关于生成—艺术符号的文本内部研究,解释生成—艺术符号的内部机制及其异质同构性,廓清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对文学文本分析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他的生成哲学思想,德勒兹认为,文学通过创造感觉聚合物实现对新事物的生成。于诸多生成能力中,文学的生成难以感知之物的能力既体现了文学独特的创造力,形成新的审美维度,同时也暧昧不清,颇受争议。对该问题的讨论始于对难以感知的阐释,进而从文学创造难以感知之物的三个成功途径进行探讨,结论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创造难以感知之物的能力,拓宽了人们的认知视域,同时也启发了文学创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先锋艺术在对自己出身的反戈一击的表象下,是社会状况在艺术家心灵反射的结果。对当代先锋艺术特性的分析仅停留在其自身内部和狭窄的艺术场域内是无法解决的。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和艺术场域以外的互动、和传统的关系以及经济社会对它的冲击,都给分析先锋艺术提供了很好的观察点。  相似文献   
7.
艺术符号是德勒兹文学理论关键词之一。通过对艺术符号这一概念的再阐释,既建构了判定好的文学的标准,同时揭示了文学的能动性。好的文学是把物质性符号生成为艺术符号,对艺术符号的解释和理解是迥异于日常经验的。所以,充分理解艺术符号这个概念需要从艺术符号的生成和它潜在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从而理解,从艺术符号转化为物质性符号,是文学对社会领域的影响与互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金圣叹对《水浒》《西厢记》的局部修改,探究金圣叹的小说叙事学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