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出了超常热、质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热、质传递条件下,紧靠介质内受热或质扰动的位置,存在一“薄层”区域,该薄层内的热传导或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经典 (非傅立叶或非费克 )传递效应,在薄层外、介质内其他部分的热、质传递仍近似符合经典热、质传递定律 (傅立叶和费克定律 ) ;“瞬态薄层”内的非经典传递效应只可能在热、质扰动过后的极短瞬时存在。在分析介质内的非傅立叶导热行为的同时,根据热、质传递的可类比性得到非经典质量传递“瞬态薄层”的厚度与质松驰时间、质扩散系数以及质量扰动的强度和瞬时性强弱的定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热、质非经典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超常热、质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热、质传递条件下 ,紧靠介质内受热或质扰动的位置 ,存在一“薄层”区域 ,该薄层内的热传导或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经典 (非傅立叶或非费克 )传递效应 ,在薄层外、介质内其他部分的热、质传递仍近似符合经典热、质传递定律 (傅立叶和费克定律 ) ;“瞬态薄层”内的非经典传递效应只可能在热、质扰动过后的极短瞬时存在 .在分析介质内的非傅立叶导热行为的同时 ,根据热、质传递的可类比性得到非经典质量传递“瞬态薄层”的厚度与质松驰时间、质扩散系数以及质量扰动的强度和瞬时性强弱的定性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3.
蒋方明 《科教文汇》2014,(21):172-173
小学实验课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家L?S?舒尔曼的“有指导的发现法”为理论基础提出来的。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遵循着发挥学生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