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进程中,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依据政策工具,通过对2003—2018年间有关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政策文本数量逐年递增,主题要素涉及面较广,其增长速度和内容偏重各有不同,仍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针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可能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以及政策文本制定中如何合理分配能力建设工具和命令工具的比例问题,研究建议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后期监测力度,健全动力牵引机制;在主题内容中突出权威重组工具的重要性,强化技术支持学生发展手段的探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学前师资培养的弊端日渐显现出来。借鉴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模式及课程设置,试图从学术引导、专业化培养、优化课程、转变模式及政府辅助等方面提高学前师资培养的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种社会文化经验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活动,教学交往是当代教学论发展的新理念。电视的信息传递功能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性在临界空间上与课堂教学具有相似性。从文化视角审视媒介的电视文化论坛模式,为课堂教学走向本真交往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搜集和加工处理来自在线资源大数据集的学习分析过程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从主题选择看,学习分析是指帮助教育工作者检查、理解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改变他们学习环境的过程;从方法应用看,学习分析是利用信息可视化、统计以及数据挖掘等多种方法提供反馈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从数据加工看,学习分析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学习数据的活动.从主题、方法和数据三个视角分析学习分析的诸多问题,可以回答学习分析中"何谓""何位"及"何为"三个层次的问题,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学习分析研究的现实境遇和动态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 1999-2020 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政策演进过程与政策主题及工具变革两大视角进行分析,以全面把握基础教育评价政策的演进脉络。总体而言,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政策先后经历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期、改革创新期、核心素养期三个阶段,素质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贯穿各时期的核心主题。虽然各种基础教育评价的政策工具均衡发展,但激励工具明显不足。建议今后基础教育评价政策突出“个性化”与“差异化”新内涵;切实落实“为教而评”的理念;构建多方协商与参与的评价机制;引导招考制度向科学育才与选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测验理论、测验目的、测验内容和评价方式四个纬度对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计算机辅助评价对教育、教学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国内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研究现状、应用发展、教材建设等问题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体上可从目标论、价值论和要素论三个领域进行分类,目标论确立了以促进教为主、以引导学为主和推动教学活动整体发展的目标;价值论有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结果主导,过程主导和标准测验/真实评价三种取向;要素论则主张通过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行为分析和课堂文化分析来确立标准。基于标准构成的复杂性,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依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层制定标准;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标准;标准的选取应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状况,结果表明: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水平呈明显层次分布,其中价值接受、价值偏爱水平较高,而价值信奉水平偏低;教师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可明显分为信息传输(以教师为中心)和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倾向选择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与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全景式行为表现反映着学生的真实学习投入状况,进而折射出线上教学的质量。研究中以混合学习环境下的SPOC实践为例,从在线学习行为的内隐性和外显性特征两个维度构建学习行为分析的象限图,试图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投入表现、学习效果以及内隐性和外显性交互影响作用的异同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在学习投入水平上,作业类学习任务达到较高的行为投入,而自主选择类的行为投入较低。(2)在线学习投入的学习效果上,全面投入类行为的学习效果要优于主动投入类行为和被动投入类行为的学习效果;而主动投入类行为和自我管理类行为的学习效果又要优于规律投入类行为和绩效投入类行为。(3)从学习行为内隐性与外显性交互影响的作用来看,当行为内隐性和外显性都呈现为高投入时,学习效果与行为投入趋于一致;当行为内隐性和外显性高低投入不一致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认知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温斯坦标准化学习策略量表(LASSI)、镶嵌图形测验及学生学习方式问卷测试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认知风格类型和学习方式,并将不同认知风格类型和不同学习方式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普遍较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独立型、参与型与协作型为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偏低且与其认知风格不相匹配,专业类型对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