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心灵的焦灼》主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纠葛。同情和爱情本来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由于情感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可能会分不清楚同情和爱情。小说中主人公霍夫米勒对感情认识和处理的方式可以说是没有分清两者的异质性,从而将女主人公艾迪特推向了死亡,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纠结。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尤其在评点之学上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不仅善于对诗歌、小说与戏曲之评点,如其对杜诗、《水浒》和《西厢》的评点,还善于对古文的评点,如对《才子古文》的选批。他的评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便在于能够与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进行精神交流,使自己成为其知音。本文拟就他们之间精神交流得以顺畅实现的原因及交流之实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就一般的审美标准来看,宝玉眼中宝钗之美是要胜过黛玉的。然而,通过移情作用,在宝玉对黛玉的审美直观中,宝玉发现黛玉的诗性之美,这种美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而在宝玉眼中,宝钗之美则始终处在散文化的状态,这种散文化状态的美,虽说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但宝玉终究没有在宝钗之美中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是绝对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而读者对钗黛二人的美的欣赏,也主要跟读者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代入宝玉的身份——也就是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所发生的移情作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流行文化作为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受众极广,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与潜藏的观念.本文以港台流行音乐输入之时既被广泛接受又遭到拒斥的尴尬处境为例,描述了流行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以周杰伦现象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其两首歌词的叙述时间与其他细节的分析来审视一些文化观念,认为当代中国含有对失落线性时间所产生的焦虑感.最后结合对周杰伦现象中形象消费因素的分析,确认当代中国社会中后现代因素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难点.为攻克这一教学难点,并能让学生爱上古文,可采用如下方法:通过培养诵读美感,使学生学而不厌;通过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厚积薄发;通过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即古文今用,古今现照,给古文以土壤,给个性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以足够的文化厚积、情感体验及人格熏染.  相似文献   
6.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心灵的焦灼》主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纠葛。同情和爱情本来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由于情感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可能会分不清楚同情和爱情。小说中主人公霍夫米勒对感情认识和处理的方式可以说是没有分清两者的异质性,从而将女主人公艾迪特推向了死亡,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纠结。  相似文献   
7.
影片围绕着欧阳锋的叙述展开,欧阳锋的世界主要用黄色调来表现,而其他人的世界则采用其他的色调来表现,以示区分。黄药师、慕容嫣、无名剑客等人,与其说是和欧阳锋发生逻辑意义上的情节关系,不如说是发生复调意义上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