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吕蓓卡和叙述者“我”是《蝴蝶梦》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性格方面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吕蓓卡是叙述者“我”另一个分裂的自我,她是被压抑的“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活动,盲目追求满足。叙述者“我”属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是按照“现实原则”活动。两者相结合才构成一个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了坡笔下一位精神病患者鄂榭发疯的原因,从而揭露鄂榭府崩溃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许绮 《文教资料》2014,(1):14-16
《白衣女人》中涉及十九世纪英国的婚姻和财产继承法,犯罪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实施了犯罪计划,因为作案手法高明,受害者无法诉诸法律。犯罪分子虽然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但为了消灭罪证而最终丧身,用毁灭实现了正义。  相似文献   
4.
被剥夺话语权的吕蓓卡--《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个颠覆传统说法的结论:她并不像迈克西姆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耽于享受、淫荡的女人。她的堕落不是她的天性使然而是因为迈克西姆爱曼陀丽胜于爱她。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吕蓓卡不愿充当一个被忽视的欲望客体,只好采取极端的手段以示反抗。  相似文献   
5.
《蝴蝶梦》中涉及到通奸和谋杀两项罪行,吕蓓卡所犯的通奸罪是否属实,是迈克西姆的恶意中伤还是诽谤?因吕蓓卡私生活不检点,遭迈克西姆枪杀,证据不确凿,陪审团又是如何审案和结案的?最后吕蓓卡被判定为自杀,凶手逍遥法外,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爱玛》是简·奥斯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作者对世态人情进行了不少描写,当时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等级差异明显却又经历着巨大变迁的社会。这是一个以财产来界定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社会,作者在描写小说人物时突出了婚姻制度和生活环境对女主人公们的婚姻观念及命运的影响,揭示了当时英国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相似文献   
7.
许绮 《文教资料》2009,(17):26-28
《白衣女人》和《蝴蝶梦》都涉及犯罪与隐瞒犯罪.两位男主人公珀西瓦尔和迈克西姆的命运与结局不一样.但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自私、残忍与虚伪的本性却如出一辙。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风度翩翩、很有教养的人,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邪恶,他们最终都不得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一个失去了生命.另一个失去了被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许绮 《考试周刊》2009,(30):132-133
大学英语听力越来越重要,在四级考试中它的比重由原来的20%上升到35%.而听力一直以来是学生的弱项。如何提高听力是不少教师探讨的课题,查找阻碍学生听力的原因并教授学生一些必要的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衣女人》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小说《白衣女人》中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揭示造成她们不同性格的真正原因:不管她们生活在怎样性质的社会———父权制、母系、父系等等,她们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只能做一个"无我"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身兼两种性格想保持人格独立的玛丽安选择终生不嫁,而软弱、病态的劳拉惨遭陷害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10.
许绮 《考试周刊》2011,(4):113-114
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把情感教成功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