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生产力体现人们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文化生产力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有效运行,通过改革体制、完善法制、健全市场体系、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方式可以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最终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应把握的原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高校德育地位首要观,高校德育内容体系观,高校德育目标层次观,高校德育方法综合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高校树立“大德育”理论将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谢东方 《广东教育》2006,(7):120-121
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一单元,收录有我国著名文人丰子恺的作品《白鹅》和日本小说家江口涣的作品《鹤群》两篇文章。从状物意义上说,前者描绘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后者刻画得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学生学习过后,在状物手法上定当受益匪浅。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突出了单元学习重点后,更应当注重把它们联系起来玩味其中的人文意义:两篇文章反映出当今中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我们应当借此机会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应该如何进行,如何实事求是地把握好各个层面的关系,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的道德规范体系,非常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探索.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谢东方 《天中学刊》1998,13(6):93-94
校园文化恬动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所起的怍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当代育人工作的需要,这就必须赋于校园文化以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时代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生气勃勃,富有魅力,才能发挥其独有的功能,在育人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大,实质就是文化的强大,这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我市要实现"再造一个三门峡、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的发展目标,这样的宏伟蓝图中不可能没有文化的支持.三门峡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地方名品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文化、高等教育事业等为支撑,加大研究、开发、建设的力度,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一单元,收录有我国著名文人丰子恺的作品《白鹅》和日本小说家江口涣的作品《鹤群》两篇文章。从状物意义上说,前者描绘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后者刻画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学生学习过后,在状物手法上定当受益匪浅。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突出了单元学习重点后,更应当注重把它们联系起来玩味其中的人文意义:两篇文章反映出当今中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我们应当借此机会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引导。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让中国人形成了不少传统,也习惯了所谓的优良传统。优良传统曾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也曾…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制建设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是保证正常社会秩序的两个方面,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方式来作用于社会,并最终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对社会的促进,是通过人的道德素质与法制意识的提高来实现的。所以,在道德与法制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纳入人的自觉行为中去,这不仅是道德与法制建设的需要,并且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需要注意研究的一个问题。一、主观能动性是推动道德与法制建设的内在积极力量对人类来说,个体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其深刻价值内涵,是对校园文化作用对象反思的必然应答,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德育意蕴的要求;弘扬主旋律、突出德性修养和人文关怀、加强文化活动建设质量等是坚持"以人为本"去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罢谢子轩老师的《建议校长轮岗》(《广东教育》2003年第4期)一文后,愚不禁思绪反复。谢老师在文章中以他的亲身经历和调研,论述了“改造薄弱学校按市局级政府人员轮岗形式进行校长‘轮岗制’的可行性”。而笔者则认为在改造薄弱学校,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实行校长“轮岗制”实属下策。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便出现了市局级干部实行五年轮岗制度。政府如此,功过姑且不论,但事实我们不得不看。我们这个地区的局级干部也实行了轮岗,而且已经轮换了两任,但并没有看到我们镇上的建设有什么起色。前一轮任届满不见有令老百姓满意的成绩;这一任也上任有些时日,却也不见得是来了什么能人。从此事实中我们能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教育界何必要亦步亦趋之? 学校质量的好与差,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评价一所学校是否为薄弱学校,内容是全面的,指标是多样的。我们既要看学校的硬件建设,又要看学校的软件建设。岂能期望以校长“轮岗”这一简单做法来完成薄弱学校的改造? 几经常读书看报的都会有所了解,关于拖欠或变相发放教师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