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这无疑是一个两难命题:灵魂——精神;肉体——人性。生命历程总是在这两者的抗衡中演进,生命的痛苦正是这两者搏杀撕打的痛苦。孰主孰次?孰重孰轻?孰美孰恶?过去好定性并且定了性,现在却难得多,变得复杂了。但这不必悲哀,恰应欣慰——因为这表明历史不是倒退了,而是进步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在具自身发展的悠悠长河中,几乎汇集了中国文人(当然不仅仅是文人)的所有智慧,闪射出思想与艺术的耀眼光芒,凸现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诗意气质”。这种诗意气质,源自“言必称诗”的《诗经》——春秋战国时代,成熟于魏晋——一个以人的自觉为因进而以文的自觉为果的辉煌时代:“为艺术而艺术”(鲁迅语)的时代。要观照这个时代(魏晋)的文学(以诗为主)特质,就得先从《古诗十几首》开始。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美学散步》)。宗先生的话,道破了这个时代的特质——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人生命运多舛。社会的大解体。精神的大解放,人格思想的大自由,艺术创造的大勃发。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率真与荒诞,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强烈、矛盾、裂变、热情、冷峻,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古诗十九首》无疑是一场春雨,她使人间干涸的心田润泽起来。去感受云外的阳光,山外的暖风。她使人去面对实实在在的生活——生老病死,忧伤困苦,愁思怅惘……她要人去把握现世,享受人生,她要人去以“乐”消“忧”,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绮靡腐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