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杂文写得最好的不是郭沫若,写得最多的也不是郭沫若.但是,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杂文,却独具特色,值得我们研究.说到杂文,首先要明确它是属于中国的;其次要明确它是属于现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因有杂文而明显区别于世界各国文学史也区别于中国五四之前历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思想的研究中,围绕鲁迅世界观转变的时间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主要说法有:(一)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即转变了。①(二)五四运动时鲁迅就属于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认为《狂人日记》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②(三)鲁迅的思想转变以一九二八年为界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郭沫若全部创作的最高昂的主旋律。五四时代,他就把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和怀念,进发为诗人灵感的火花,以《女神》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深情的歌;四十年代,他又以历史剧,表现了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解放后,他又赞美祖国的新貌,赞美祖国的新人新事,歌颂我们伟大的党和领袖。这种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是郭沫若传记文学的主线。郭沫若通过对自己生活思想经历的叙述描写,写出了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战斗历程,写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4.
一、郭沫若与鲁迅在孔子研究问题上的异同概要当前,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时,势必涉及到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这是自然的事。因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战线上两面旗帜的鲁迅与郭沫若,都有相当多的关于孔子的言论。因此,本文首先有必要提一下这个问题。郭沫若与鲁迅在孔子问题上,既有相同的一个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是:他们都有抨击现代中国孔夫子的强烈愿望与感情。不同的是,鲁迅作为伟大的战斗的文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艺术观照生活的时候,如果切准时代的脉搏,并“用历史观点来思考”(高尔基《村史》),就可能获得深邃、凝重的蕴涵。孔孚的山水诗,玲珑、精妙而灵美。他的不少诗作,在致力探寻、渲示自然美的同时,也显露出社会美的魅力。尤其是那些烙着时代印痕的反思性篇章,随着他的灵视与灵思的流转变换,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历史性的深沉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孔孚把社会美悄悄地揉进并溶化在自然美之中,不仅增加了山水诗的价值涵量,而且构成了独特的与社会对话的方式,即挖掘其内在的历史悲壮感。在艺术上,他借古鉴今,上下求索,形成了一种神秘为其表,凝重为其里的  相似文献   
6.
祁放是一位留学日本的中国年轻女诗人,好热爱祖国、家乡、母亲,在日本写下了许多中国诗歌、散。她虽已到不惑之年,但童心犹存,正是“永远的女孩”。《永远的女孩》是其留日期间写的诗歌、散结集,也是其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印记。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以将郭沫若的屈原研究与他历史剧中的屈原形象放在一起研究,重点仍在史剧而不在历史。我们以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历史与历史剧的关系、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而争论的重要原因是争论双方的角度不同。作为史学家多重视历史史实而忽视史剧的艺术特点;作为史剧家只侧重考虑艺术特点而有时侯忽略了必要的史实。郭沫若既是卓越的史学家,又是杰出的史剧家,他最有资格将二者结合起来。因  相似文献   
8.
祁放是一位留学日本的中国年轻女诗人。她热爱祖国、家乡、母亲,在日本写下了许多中国诗歌、散文。她虽已到不惑之年,但童心犹存,正是“永远的女孩”。《永远的女孩》是其留日期间写的诗歌、散文结集,也是其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印记。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