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我区职业教育在全省起步较早。一九八○年,渭南市首先在三所普通中学附设了职业班。八一年,韩城新农、蒲城龙阳、大荔官地和澄城示范农中相继创办。八二年,全区基本达到一县一所农职业中学,这是我区职业教育的初创阶段。八二年初,省政府在我区韩城召开全省农业中学座谈会,表彰了韩城县政府  相似文献   
2.
有关浩然及其作品的研究,大多延续着将其视为一个象征性的政治符号的理解方式,认为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的政治理念,是"被迫"接受或"被动"图解,或者出于某种实用性的政治利益考量或权力欲所做的"违心"之举。而造成这种研究思路的就是政治/文学、压迫/反抗二元模式。但是如果我们把浩然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来理解和讨论,浩然小说与激进政治/文艺实践之间的关系,正是一个越出政治/文学、压迫/反抗二元模式之外的历史个案。其20世纪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是对政治理念与文学传统、个人经验之间的裂隙的缝合,并由此在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文坛格局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特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美学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3.
贺桂梅 《教育学报》2005,1(3):83-91
新学成为高等院校一个独立的学科方向,始于50年代初期.作为教材的学史写作也成为课程建制的核心部分。50年代后期,“现代学”取代了“新学”命名。本以新学史写作从“新学”到“现代学”概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现代学”作为一套知识体系在50—60年代被生产出来的方式,及其与教育制度之间的关联,尝试对“现代学”的学科命名做一种知识考古学式的探察。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支持为条件的。当代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肆意掠夺自然资源,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根源在于形而上学哲学的传统发展观及人类素质普遍不高。为了人类的永续生存与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自然环境问题,寻找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应美国美中师范教育联合会的邀请,今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我们陕西教育代表团一行六人,赴美国参加了美中师范教育联合会第十届年会,实地考察了加里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福莱斯诺分校教育学院、福莱斯诺幼儿教育中心、温兰小学、沙莱奥托中学、沙莱奥托高中、华盛顿盖乐得特大学和俄亥俄州特立多市勃西尔完全中学等学校,比较系统地了解了美国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通过参加会议、实地考察和聚餐交谊等活动,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发。特别是对美国的基础教育从感性到理性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我们认…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如何重新叙述并构造“中国”认同,变成了一个广受瞩目的文化与政治议题.这一议题的提出,源自特定的历史契机,即中国在全球格局中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及其政治地位的改变,和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内外不同力量介入的“中国模式”讨论即为其中突出的一例.不过,“契机”某种程度也是“危机”的显现,它意味着曾有的中国叙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20世纪中国文学"论这一历史文本,来讨论80年代中期现代文学学科重建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形态与学科制度;并把这种考察与当下现代文学学科现状的关联性,作为问题意识的起点。"20世纪中国文学"论在1985年提出,被视为现代文学研究的新阶段,也是当时人文知识界关注的事件,并关联着一代新学人的登场。本文从文学史叙事、知识范式、制度性建构这三个层面,来展开对这一文本的分析。这一探讨方式,试图完成的是特定文本与知识生产体制关联的不同侧面,即一个文学史文本与一个学科、一个学科的主流表述与其时的知识范式、一种观念形态与其得以成型的制度空间,从而力图整体地勾勒出现代文学学科体制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为什么阅读这么重要今天人们在很多场合都谈阅读,很少关心阅读者本身。在古代社会,也有阅读经典的行为,但只有牧师、士大夫等少数人才有能力阅读。什么时候阅读变成一种现代的、普遍的社会行为?我想是跟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塑造关联在一起的。从18世纪开始,阅读,特别是文学阅读,变成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行为,其目的是要塑造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和情怀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一种以经典重读为主要方法、被宽泛地称为“再解读”的研究思路,最先由海外的中国学者实践,逐渐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注意。“再解读”可以说是90年代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是选择一个特定的文本,呈现文本的修辞策略、叙事结构、内在的文化逻辑、差异性的冲突内容或特定的意识形态内涵在文本中的实践方式。再解读的思路主要为重新理解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与文化(尤其是作为左翼文学的“当代形态”的50—70年代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但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仅止于对具体文本进行重读,尚未形成更“完整”的研究论著。  相似文献   
10.
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开创我省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在陕西省教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省教委副主任贺桂梅1997年,我省的基础教育,面临着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切实抓好“两基”实施工作,积极推动各地依法落实“普九”规划;二是落实“两全”、实施素质教育。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