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最早的传本为明未钱氏门人瞿武耜刻本。然此明刻本以及源于此本的清初钱曾笺注本(仅诗20卷)、宣统二年邃汉斋排印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明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钱仲联标校本在卷1《临淮田舍题壁赠王鹤年》诗末句“生取”下均脱去四字。近读潘重规著《钱谦益投笔集校本》(1973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附《王烟客手钞钱谦益初学集考》,言抄本中此诗完而不  相似文献   
2.
太谷教是清代中后期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涉及该教的记载零碎且片面,而其自身的文献又多散佚,以致长期以来,该教流传的史实及相关教义,几近湮灭,知者寥寥。以晚清小说《老残游记》切入,对太谷教创立、发展及传承,加以考述,可廓清其历史演化轨迹。尤其是就学术界颇存歧见的属性及相关问题,能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3.
清雍正年间刘於义等修、沈青崖等纂<陕西通志>100卷.第75卷<经籍志>收载总集别集400余种,但多有讹误.既有作者之误,又有籍贯差错,既有时代之误,又有书名及义例之错.方志的修纂水平比之御制之类的官修书有明显差距,其中舛讹更加普遍.故方志材料的引用应慎而又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唐玄宗为平定安史之乱所作的战略部署,以及永王李璘在这一部署中的地位、玄宗与肃宗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斗争、李璘在这一斗争中的作用、李璘起兵的必然结局及其影响诸方面,论证了永王璘起兵是安史之乱前期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5.
元代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时曾行经陕西,在他的《游记》中翔实地记述了沿途的见闻。然而《马可波罗游记》的诸汉译本,包括最有影响的冯承钧译本(1936年商务版,以下称冯译本,引此本者只注页数)及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似文献   
6.
“本命年”即十二年一遇的属相所在的年份,是一个不吉利的年头,这一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本命禁忌,至今在民间仍有着广泛影响。不仅仅是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即使是在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要采取诸如系红腰带之类的措施预加防范。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这一禁忌从何而来,到底是要防范什么,恐怕人们就不甚了然了。“本命”一词,先秦典籍末之见,最早似出于住国志·管铬传》。管路这位名著一时的术上谈及自己年寿不永时道:“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本命是与出生时的地支年份相联联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  相似文献   
7.
五显是始见于宋代民间的一路神道,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曾广为流传。华光是佛家的一位菩萨,时见于佛典之中。在流传过程中,其面目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明代以来,二者合流,成为民间通俗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形象。其流传和变化涉及到宗教、民间信仰以及民间通俗文学的多重作用,这对于认识相关问题或许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8.
清徐松辑自《永乐大典》的《河南志》—书,以其保留北宋宋敏求《河南志》大量佚文而久为研治古都洛阳者所重。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高敏先生整理点校本(以下省作点校本),为今人提供了一部方便利用的新印本,诚大有功。余于翻检中获益非浅,然时见瑕疵,不尽人意,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兹略分类例列于次,以就教于点校者及并世方家。 一、校勘 1.底本 选择底本,是古籍点校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然此《河南志》点校底本之选择却不无可商榷处。清季学者缪荃孙曾就徐松辑本精加校勘,刻入《藕香零拾》。此缪刻本纠正了原辑本诸多错讹,…  相似文献   
9.
《北史》卷83《王褒传》:“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此句扦格难通。张森楷《南北史校勘记》云:“左丞位卑,非仆射所得迁。且‘兼参掌’三字文谊亦未足,此文盖有脱误。”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引张氏校语,按云:“《周书》‘右仆射’作‘左仆射’,无‘仍迁左丞兼参掌’七字。《通志》卷176《王褒传》‘参掌’下有‘制诰’二字。疑《北史》原文当作‘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兼参掌制诰’,‘丞’是衍文,又脱‘制诰’二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