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突发性校园暴力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暴力,而是由外向内入侵,造成破坏结果。其发生是在社会冲突的大背景下造成的,具有社会冲突的相关属性。应对该类事件的发生可以采取落实警校共建、校所联防的具体工作;发挥媒体教化作用,积极疏导社会不良情绪与挫折情绪;两警结合,启用"一警四定位巡查"模式;发挥警务人员自身的教育作用,避免对抗情绪激化等。  相似文献   
2.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研究是将犯罪现象中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即社会受容体与社会作用力进行细致分析,了解犯罪成因的深层社会机理。犯罪的控制在于两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即会诱发犯罪失控。解决当前犯罪控制不力应该从平衡体系着手,纠正受容体与作用力两大系统中不利于体系平衡的因子。当前犯罪控制不力是由于媒体形成的不良舆论氛围、公众容忍心理失衡、警务人员自身不适当行为激起社会抵触情绪等社会受容体与作用力失衡引起。要成功有效的控制犯罪,孤立的或片面的采取某一方面的措施都是不行的,而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