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赵雅娟 《甘肃教育》2011,(15):92-92
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历史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物理学与医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指出物理学是医学的基础,是医学的工具,是医学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得出结论规律、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得出结论规律、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要让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索预测探索科学奥秘的指标性目标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预测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预料和猜想过程,是对事物发展的结果进行的一种假设性解释。预测的准与不准,要…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中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最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他们已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与苏轼同为中国古代文学大家,在政治生活上二人也有类似遭遇。苏轼称柳宗元与陶渊明为他的“南迁二友”。柳宗元是个哲学家、思想家,而苏轼相对来说更是一个生活上的智者。柳宗元拥有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却没有苏轼解脱自己的智慧。而苏轼具有这种智慧,但却没有摆脱桎梏、深入思考的能力。但是柳宗元精神中所包含的屈骚精神,同样始终存留在苏轼的精神世界里,使苏轼丰富的诗人情怀更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执着,他用这种执着去爱和关怀整个世界与人生。  相似文献   
7.
在"南迁二友"中,苏轼从柳宗元处体验到了生活的悲剧性,在陶渊明处则得到了超越这种悲剧的方法。陶渊明对于贬谪中的诗人,成为一种必不可少并且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他积极的追随陶渊明,学习他的诗歌技巧,甚至遍和陶渊明的所有作品。苏轼之学陶和陶首先是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之变化,二是上述变化引起的对其艺术风格的欣赏之转化。苏轼对于陶渊明诗歌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表示一种对陶渊明精神自由真淳一面的推崇,一种美学风格和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苏轼和陶诗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预埋件是结构连接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属于隐蔽工程。如质量不合要求就会留下隐患本文就预埋件施工中几个要点作些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下马坊三组石刻何去何从明孝陵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也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太平军进入南京时,地面建筑遭炮火袭击,几乎全毁。现只存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神功圣德碑、享殿台基、文武方门、明楼、宝城等,其中下马坊是整个明孝陵的起点。明孝陵刚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没多久,就有消息传出宁杭公路拓宽工程要对明孝陵下马坊的三组石刻进行整体迁移。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士告诉我们,宁杭公路拓宽工程从下马坊到卫岗段正是明孝陵下马坊三组石刻的所在地,因此涉及到这三组巨型石刻的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表作为章奏类公文,是官僚大臣向天子谢恩、陈事,以及表明臣子心迹之类的古代行政文书.相对于其他内容的表章,谢表更加突出写作者文笔的条理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情感的真挚与忠诚.在体制方面,宋代前期谢表基本还是追随唐朝,以骈文为主要写作方式,而从欧阳修、范仲淹开始在骈文之中加入散体,不但在内容和境界上显示出耿介与自尊的士人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