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张载(1020-1077)一生穷神研几,勇于造道,探索宇宙奥秘,阐发人生真谛,建构了精严的哲学体系,创立了独立的关学学派,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和精神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清初王夫之说:"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张子正蒙注序论》)纵观中国哲学史,审视张载所处的坐标位置及其深远影响,可以说,王夫之的点赞并非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充满创新自信的民族。崇尚革新、创新、立新,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和重大标志。远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有对创新、立新的高度自觉。先秦哲学中的“尚新”意识、“尚新”思想,内容丰富,含义深遽,几乎各派哲学,都对“尚新”有所言说。其中蕴涵的比较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尚新”价值观,约有四端。一、“新命”价值观。《诗经·大雅》首篇《文王》一诗,相传为西周初年周公所作,诗的主  相似文献   
3.
家庭和国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两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历代儒家学者,对家庭与国家及其关系非常重视,提出了许多见解,形成了儒家独特的家国观,儒家家国观的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跨入新世纪的智慧圈──中华智德的现代价值赵馥洁中华智慧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已经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场面,在人类第二个1000年即将闭幕的重大时刻,认真审视一下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不难看出,新世纪的智慧圈,将具有更为新奇的特征,蕴含着更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船山学的研究中,人们比较注重探讨船山思想的现代意义。当然,这探讨决不是那种庸俗的 "活学活用"。诚如葛荣晋教授所说:"发掘和弘扬船山学中的珍贵文化资源,绝不是简单地从《船山全书》中寻章摘句,而是以研究者多年的人生阅历去解读船山之书,体悟和验证它的真理性,并进一步根据社会需要加以现代诠释,赋予它以新的时代精神,努力寻求船山学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和生长点,把'古'与'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开启现代人的智慧之海,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组短文的作者,都是多年来专门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和船山研究的专家,他们的文章虽然不长,但却都是以自己多年的人生阅历在解读船山之书,因此必然会有裨于船山学研究的深化和船山思想现代的意义把握。  相似文献   
6.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和展示着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经验和价值观念。伽达默尔说:“节日就是共同体的经验,就是共同体自身以其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伽达默尔:《全集》,第8卷,图宾根,1993年,第130页)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它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容,而其核心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清明节形成于唐代,  相似文献   
7.
儒家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儒家价值观的普适性是指儒家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适用的性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仁者爱人"、"义而后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民爱物"等,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其普遍的适用性。儒家价值观有无普适性乃是儒家观念能否继承、能否推广的根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婚嫁观及其历史演变赵馥洁在儒家典籍中婚姻总是与礼相辅而行,只有按礼嫁娶而形成的婚姻才是正当的。所以,婚姻的本义是指嫁娶的礼仪。由于婚姻形成后,夫妻双方家属即成为亲属关系,故婚姻又指姻亲之关系言。概括地说,儒家的婚姻是指按礼的规定进行婚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清和景明、祭祀轩辕黄帝的清明时节,在民族振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和陕西轩辕黄帝研究会承办的“黄帝旗帜·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2011年4月3日至4月4日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创立,起了奠基作用,由此而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标帜。从历代的典籍记述可以看出,黄帝以人格形象凝聚和代表着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黄帝所代表的中华传统价值观主要是:一、崇尚文明的观念。崇尚文明,摒弃野蛮,注重文野之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观念。《尚书》有“睿哲文明,温恭永塞”(《舜典》)之赞,《易传》有“天下文明”(《乾.文言》)、“刚健文明”(《大有.象》)之志,《荀子》有“不敬文,谓之野”、“君子贱野而羞瘠”(《礼论》)之论。这些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