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劳动者——教师;2、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限制着教育的物质条件;3、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对可能劳动者的需求;4、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超前于教育本身。因此,教育先行不是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教育发展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邓小平理论中,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中,“三个面向”是其教育思想体系建立的逻辑起点,也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之所在。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10月1日在为景山学校题词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了建国以来教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经验,将教育放在现实与未来,以及世界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大环境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一片三个面向”确定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结果,而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手段。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呢?我们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明确教学改革与管理思路,解决教学改革改什么?怎样改?教学管理管什么?怎样管?教学改革与管理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取得什么样成效等问题。根据我校教学改革与管理的经验,针对学校教学的现状,以及学校的发展,我们提出这样一条教学改革与管理的基本思路,即确保一个中心,建设二支队伍,搞好三项改革,协调四个关系,建立五个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那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各基本因素相互关系上表现出比较典型特征的,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的教学活动形态,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准形式.它具有典型性,稳定性,规范性、实用性,组合性,独创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二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三是介于第一类与第二类之间的模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引进了现代化传媒技术以后,更是如此,为培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需人才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校党委、行政历来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工作,经过多年来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方针、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办出特色,为本地区和省内边远地州培养合格教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在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在近几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包括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在整个体系的运作中,我们特别重视加强管理,形成了一、二、三的基本做法,即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二级管理,抓好三项工作.(一)围绕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6.
诗歌意境是双重主体———作者与鉴赏者共同创造的结晶。在作者主体的创造中经历了物我相亲、物我同化、情景升华等三个层次;在鉴赏者主体的创造中经历了同样层次,但是两者对意境的创造又是同中有异的。  相似文献   
7.
意境创造是一个双重主体作者与“味”诗观画者同向构建的过程.在作者这一主体它经历了物我相亲,物我同化,超越自然(意境)的历程,在“味”诗现画者这一主体来说同样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这是由意境创造的同向构建所决定的,但是其又有不同的特点.其一是物我相亲的“物”的不同;其二是物我同化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变为寓情于诗(画),情诗(画)交融;其三是超越原诗画的意境,进行原诗画意境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讨论教育目的、教育行政目的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逻辑起点.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不遗其力地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都力图能够较为圆满地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教育呢?在较为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教育,可以是自觉地进行的,也可以是自发的;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偶然发生的;可以是有组织地独立地展开的;也可以是无组织地融合于其他活动之中的;可以是多种内容的,也可以是单项的.而在较为狭窄的意义来说,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以便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教育,教育者应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师;教育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预先有计划地选定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受教育者都是经过组织了的;教育手段是经过选择,利于受教育者接受的.不管是从广义上给教育下的定义,还是从狭义上给教育下的定义,都毫不保留地肯定了一点,这就是教育必须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9.
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开首既言“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其教学目的中又言“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大纲要求,语文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熟练地掌握这个基础工具,就必须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智力得到发展,情操得到熏陶,审美观得以确立,爱国主义得以激发。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最优化呢?其关键在于教法、学法实现最优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是争论注入式好,还是启发式好?谁是谁非这里无需多论,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存在都有自己的合理因素,都有自己本身的优势,只是说面对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0.
从教师与学生之间考察教育存在着不对称性 ,这种不对称性对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阻碍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此 ,以近似对称教育来解决教育的不对称性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和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