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教学中知识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的客观性受到普遍质疑。伽迭默尔认为,艺术、历史等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诉求,其文本的意义受对意义的理解影响并以之为条件,但我们仍能通过传统所传递给我们的东西而迭到一种客观统一性的意义,从而为知识的客观性提供一种合理的辩护。为了使教学不流于盲目主观化的地步,目前仍应坚持某种意义上的知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上说,改革是对人类实践的自我超越。现代教育改革从来不把某一教育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比如,从我国现代教育改革走过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废止科举、兴办西学,而后确立起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的民主性和普及性初露端倪;还是五四时期的五育并举兼容并包、实用主义教育实验、平民教育运动等,民主和科学终究开始撼动人们的思想;还有后来的普及义务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均反映着人们对更为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的向往和追求。又比如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自明冶维新以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其宗旨主要在于改变忽视“个性的尊重”、“个人的尊严”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如校内暴力、逃课、青少年犯罪等教育荒废现象,以自由主义、个性主义代划一主义,确立自由、自律以及自我责任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3.
杜威认为,兴趣标志着自我与对象的有机统一。以此出发,杜威对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兴趣与努力以及训练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依照活动的类型将具有教育意义的兴趣划分为身体本能活动的兴趣、制造的兴趣、纯粹理智的兴趣和社会的兴趣。在我国目前以关注学生兴趣和需要为重心的教育改革中,杜威的兴趣理论既给我们提供了开展兴趣教学的思路,又有利于我们反省正在进行的兴趣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培里认为,价值是任何兴趣的任何对象。兴趣与价值的这种关系为我们把握教育领域知识价值的基本涵义提供了新的视角。知识的价值也就并不是属于知识本身特有的东西,它是知识与学生的兴趣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有价值的知识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投射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选择什么知识进入课程这一问题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提问方式产生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繁盛的时期。“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则由阿普尔在二十世纪提出,反映了体现在课程知识选择、组织、分配和评价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的冲突和矛盾。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提问方式的转变,体现了人们的课程知识价值观从客观主义向主体主义的过渡和转向。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小学校本研究的困境:西方化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悖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科研进入了校本研究的新阶段。虽然如此,农村小学的校本研究却还存在着教师主动性不高、校本研究流于形式或根本开展不起来的诸多问题。校本研究普遍地被教师视为一种额外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文化中的接受主义、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表明其仍然处在自在的文化阶段.自在的社会文化、压制的学校文化和非专业化的教师文化传统是造成这种文化状态的主要根源.高校教师文化要走向自觉的文化将仰赖于学校制度创新以及教师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自由自主: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游离于科举之外,以道德人格涵养为目的,以对个体内在素质的高度关照为特色,以教育教学的自由自主为精神。重新解读书院教育及其精神,不仅必然会引发我们对当代大学教育的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而且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也会具有很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亲为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情从而在一种积极主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生活、充实生活、获得生活的技能,在开放性的目的、内容中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成熟。与传统课程相对应的是,知识是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建构起来的。由此,实现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项改革都关涉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这构成了基础教育改革正义诉求的基本前提,而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基础教育改革本身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更凸显了基础教育改革正义要求的必要性。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确保改革的过程正义和实质正义是达至正义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