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万县(今全称万县市)是长江上游的著名城市,位于历来所说的“峡江”范围内,却又还未入霍塘,处在忠县以东,云阳以西,向称川东门户,今划归重庆直辖市。万县有西山,宋黄庭坚《万邑西山题记碑》盛赞它的林泉之胜。西山又名西岩,相传唐李白读书于此,故又称太白岩。实际上后一名称更为通行,在万县,无人不知太白岩,还有太白路和太白公园,如果外来游客询问西岩,反倒可能使当地人感到奇怪,我在万县一宾馆向一位楼层服务小姐问起西岩,她先是膛目,接着摇头。太白岩上名胜古迹甚多,碑刻壁联也颇不少。其中有一处明嘉靖年间无名氏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冬日,王树林学人赐寄《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著作(打印稿),问序于我;转瞬新年履端,一月三日,他致我电子邮件,辱蒙贺岁,并再次嘱我写序。为了不辜负树林学人的盛情雅意,我不辞谫陋,抒写若干感言,权作序文,敬请作者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经济全球化会给世界文化格局,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与影响。事实上在五、六年前,有的学人已在预言乃至迎接文化的全球化了。在他们那里,“文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西方化,就是销融民族性。即使我认为这种喜迓之心未免过早,未免冒进,但我还是佩服他们的敏锐,只是我对他们的“世界主义”的学理并不敢认同罢了。我们确实需要注意并研究经济全球化影响文化的问题,这种影响必然会发生,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也确实需要好好地来探讨一下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开放而非保守的更非“防卫性”的课题,所以它必然与研究经济全球化在文化上发生这样那样影响的问题有所关联。这两种探讨看似“对立”,却有深刻的联系。外来影响与传统继承的深刻联系也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这样或类似这样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观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很高兴地来参加这次盛会。近几年来,近代文学研究工作又有新的发展。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要进行学术交流,还要正式成立全国近代文学学会。因此,这是近代文学研究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感想。近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和整个文学研究领域一样,为了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地取得进展和繁荣,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研究方法来说,又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行多元化。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的多元化是学术研究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戏曲通鉴》是2004年立项、现已通过结项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王永宽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从现有书稿来看,可以说在永宽的主持下认真而且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课题。参加这一课题组的还有王钢、李琳二位同志,关于他们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中国戏曲通鉴》是他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的。我看到他们在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果,自然是感到非常高兴的。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古代剧场史》序 关于我国古代剧场的研究,长期以来,大抵见于散篇文章,且数量很少,此外,中外学人的戏曲史著作中尝有论及(或偶有论及),但往往只是涉及某个时代、某个方面。三十年代出版了周贻白先生的《中国剧场史》,有首创之功,惟因限于种种条件,对古剧场样式的演化和变迁的叙述,所缺方面殊多。建国以来,随着对戏曲文物的重视,各地古戏台陆续发现,尤其是在山西、陕西一带保存的金元戏台吸引了不少专业工作者去研究,产生过不少论文,也有很多探讨或可认为是数十年来最为集中的一次“古代剧场研究热潮”。这也在客观上为产生比较全面、丰富的中国剧场史著作创造了一种条件。果然,廖奔同志的《中国古代剧场史》“应运而生”。作者从八十年代起就研究古代剧场史,多有积累和心得。这本著作正是他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它的内容看来,确实可称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代剧场史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通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永宽研究员主持编写的一部综合戏曲史编年著作,丰富了文学史研究领域,对戏曲史研究更具有重要的路碑意义。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编纂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第一批计有五种:蒋长栋著《唐诗考释的理论与实践》,是对唐诗注释和考证的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李剑波著《清代诗学话语》,从总体上来认识清代诗学的本质和基本规律;蒋长栋主编《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史研究》,通过“以韵为核心”的艺术质素和“以情为核心”的内容质素,来界定韵文的文体特质;徐炼著《古典文学新读》,涉及对《诗经》、杜甫诗和李商隐诗的解读,展现了作者积累的研究心得;吕斌笺校《龙启瑞诗文集校笺》在校笺本集、收录资料的基础上,对晚清“岭西五大家”之一的龙启瑞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尺牍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尺牍文的渊源和流变,对尺牍文的文体定位和体制演化进行了辨证和评述,并对编选《历代尺牍精华》的方法和原则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9.
辽代文献大量散佚,从今存作品看,辽文的基本体貌与五代文、宋文相同,辽诗却显得粗粝。金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早期作家大都由宋入金,到全世宗大定以后,文学大盛,出现了著名作家赵秉文、元好问和王若虚。与作为区域性王国的辽、金不同,元朝是北方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文学繁荣,诸体兼备,尤以元杂剧最为重要,它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汉卿、王实甫和马致远等都是闻名的戏剧大家。宋代出现的南戏在元代继续流行,艺术上还有发展,元末产生的《琵琶记》成为其杰出代表。元代散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上继金末和宋末的宗唐诗风,元代诗坛宗唐成风,对明清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非常感谢陕西师大文学院先生们的盛情 ,使我有机会来到古都西安 ,参加“2 0 0 2年古都西安·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在这个盛会上 ,见到我尊敬的霍松林教授和诸位专家、同行 ,聆听高见 ,对我来说 ,这正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回顾 2 0世纪、展望 2 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这是一个近年来有过很多讨论的重要议题 ,也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近 1 0 0年来 ,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成绩斐然 ,在很大的程度上 ,在很多的时间内 ,都是一门显学 ,出现了众多的研究家与研究著作 ,其中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