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奋斗目标,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现实使命与世界眼光。它蕴含传统智慧、价值逻辑、世界影响,包括三重价值向度,一是国家层面:家国情怀的时代表达,是辉煌文明和近代国情的传承与催生;二是个人层面: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主张人民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与中国梦成果的分享者;三是世界层面: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旨在阐释中国与世界和合共生、相连相通、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怎样沟通、关系如何,直接决定教育活动的效果。但由于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呈现的新特点,以及身份定位、思想观念的差异,使师生间的沟通屡屡受挫。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反思与学生的沟通过程,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保证学生工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留学生招生的规模以及层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与之配套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也被各招收留学生的院校逐渐重视起来,基于此以福建师范大学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为例,从深层文化因素方面来探讨如何以人为本,让留学生们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职业信息的准备是毕业生求职的硬件和基础,本文就职业信息的主要内容,搜集职业信息的各类渠道,以及应该如何对搜集到的职业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应用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对拓宽毕业生求职视野,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感受华夏民族的文化魅力。这些来华友人成为中华形象的体认者和传播者,他们对中国形象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将通过自身的在华经历向所在国民众传递对中国的认知。[1]在跨文化的语境下,我们需要了解中华文化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通过探析他们心目中的感知来匡正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本文从环境渗透视角审视高校在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得失,以期探讨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